Nature: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影响大脑活动并导致焦虑行为!
动物行为受环境中各种感官和分子因素的影响。胃肠道是受环境分子影响的一个主要部位,在这里,饮食成分被微生物群化学转化,肠道衍生的代谢物扩散到包括大脑在内的所有器官。前期研究表明,在小鼠中,肠道微生物群影响行为,调节肠道和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产生,并影响大脑发育和髓鞘形成模式。目前,尽管介导肠-脑相互作用在体液或神经元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Neuron:揭示一种调节哺乳动物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新机制
此前,Gu和她的团队确定了一种称为转胞吞作用(transcytosis)的细胞运输系统通过决定分子在血脑屏障上运输的容易程度,在控制血脑屏障的渗透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今,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Gu团队揭示了关于这一过程如何受到调节的更多细节。他们描述了周围环境(即微环境)中的细胞向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发出信号的一种机制。
健康中国行动—医疗科技创新暨眼科手术创新惠及百姓主题宣传活动圆满落幕
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旨在切实做好“十四五”期间我国眼健康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持续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PNAS:无需精子,上海交大魏延昌团队实现哺乳动物真正孤雌生殖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生殖方式,例如许多较为原始的动物(例如一些蚜虫、蜜蜂、鱼类、爬行动物等等)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卵在不经过受精的情况下也能发育为正常的个体,也就是不需要雄性个体参与,单独的雌性就可以实现繁殖。但是对于高等的哺乳动物来说,只能进行有性生殖,需要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子结合,才能产生后代,而后代具有来自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然而,有些基因只
1PLOS Biology:动物脂质沉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PLOS Biology》发表题为“Camptothecin effectively treats obesity in mice through GDF15 induction”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卢军锋和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朱梦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吴江维教授为通讯作者
Cell:哺乳动物中性别典型的社会行为由大脑基因活动的差异决定
根据由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的研究,雄性和雌性小鼠的大脑在重要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反映在男性和女性的大脑中。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月21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functional cellular framework for sex and estrous
Nature Methods:科学家利用空间分辨的同位素示踪揭示组织代谢活动
同位素示踪有助于确定器官的代谢活动,但研究不同器官内代谢异质性的方法尚不成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空间分辨的同位素示踪揭示组织代谢活性,相关论文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题为:Spatially resolved isotope tracing reveals tissue metabolic ac
高福院士发布华南海鲜市场调查报告:未发现市场动物与新冠关联,该市场非新冠疫情源头
随着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新冠变异株的出现,近期国内疫情形势再度紧张了起来,其中香港的疫情十分严峻,3月4日新增52523例确诊病例,新增136例死亡病例。持续了两年多的COVID-19大流行仍未结束,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仍将继续。为了抗击新冠疫情,除了加速研发针对变种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之外,对新冠病毒进行溯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Cell:野生动物病毒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Virome characterization of game animals in China reveals a spectrum of emerging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这是我校医学院自建院以来首次以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名义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发表研究成
研究表明,洗碗等日常活动能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那男性呢?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仅仅在我国就有约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导致每年近400万人死亡。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老年人而言,跑步或快走并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唯一方法。简单的日常生活运动,包括做家务、园艺、烹饪等等,都可以显着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Herbert Wertheim公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