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理工学院拟研发生物材料 可制风机叶片及光伏组件
清洁能源技术通常采用非可持续性的石油原料,如今研究人员将探索采用生物材料制造风机叶片、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他元件的全新方式。 据纽约大学理工学院(NYU-Poly)透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已经授予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教授Richard Gross一笔奖金,他将与其他来自7所学校的研究人员合作研发生物聚合物。
解密活体生物功能的“语言”-揭开美国非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快速成长之谜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动下,基因层面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目光深邃的学者们已注视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大门隆隆打开,生命功能层面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宠儿。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够搭建起从基因结构到功能的桥梁,那必将使生命科学大放异彩。非损伤微测技术就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Small:抗微生物的纳米银材料或可引发芽孢杆菌对其产生抗性
2013年5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ma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如何对纳米银颗粒的消毒特性产生反应,这种银纳米颗粒经常用于消费者的某些产品、同时也应用于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Biomacromolecules:使用噬菌体来杀灭医用植入材料表面的耐药细菌
2013年5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病毒可以感染并杀灭细菌,在抗生素被发明之前的岁月里,其是抑制细菌感染以及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最好的工具。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iomacromolecul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的研究者揭示了细菌噬菌体在抑制以及治疗细菌感染上的重要作用。
光镊技术成功捕获活体动物细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李银妹课题组,近日与上海交通大学魏勋斌教授合作,采用活体动物内的细胞,发展了动物体内细胞三维光学捕获技术。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网站还以《医学研究:用光清除血管被堵塞的血管》为题对该研究工作进行报道。
:线虫胚胎后发育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
蚕丝的性能和生物材料学研究--专访高分子材料科学家邵正中教授
蚕丝不仅是纺织丝绸的纤维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生物材料。近年来,蚕丝纤维性能的改造及丝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6月29日下午,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先进材料实验室里,生物谷通讯员就蚕丝以及丝蛋白在生物材料学领域的研究概况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前景对邵正中教授进行了访谈。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隔膜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863”储能电池重大专项、山东省杰青基金和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
纳米生物材料专委会成立
11月18日~21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纳米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主办,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协办,来自中国各大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杰出专家学者与会,生医药院院长张其清教授被推举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JACS:新型泡沫材料可吸附干细胞并促进其成熟分化
2012年12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正如骨头可以牢牢固定住身体一样,我们的细胞也存在“支架”可以将机体固定住,这种支架称作细胞外基质或ECM,不仅仅使得细胞附着,而且可以提供细胞的吸附位点或粘着点,从而使得细胞可以结合,就好像是骨骼将肌肉固定于某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