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癌细胞活体检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症筛选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高效区分出普通的健康细胞和癌变的细胞,其准确率不亚于一个专业训练的病原学专家。
Science:首次在活体细胞中观察到单个mRNA分子的翻译过程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爱因斯坦医学院 (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特殊技术在活体哺乳动物细胞中首次观察到了翻译成为蛋白质的单个信使RNA分子(mRNA),这对于后期科学家们进行神经变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种人类疾病的研究或将带来一定思路。
Sci Trans Med:高风险高回报-活体病毒感染找到最有效登革热疫苗
研究者们最近在志愿者中间试验了一种登革热病毒疫苗。实验结果显示:100%的受试者能够免受病毒侵害,即使是直接接种登革病毒也不例外。
美国研究人员合成一种水凝胶高分子材料用于关节软骨的修复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有望为骨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关节软骨中存在着一种名为糖胺聚糖的大分子物质,它能够与水分子结合,帮助关节承担负荷,抵抗磨损。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的新形势下,加快研发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及产品,对于培育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技惠及民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面对“优先审评”,你的材料真的准备好了吗?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食药监药化管〔2016〕19号,以下简称《意见》),其目的为"加强药品注册管理,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上
新型纳米材料定向爆破癌细胞
对军事战争感兴趣的人,一定听说过一个牛逼的军事术语–外科手术式打击。每一个下达作战命令的军官,在说完“外科手术式打击”后,浑身都是通透的。在军事上,“外科手术式打击”对被打击对象来讲,是毁灭性的。但是
智能纳米材料有望攻克肿瘤耐药难题
近日,上海药物所药物制剂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构建了一种细胞内酸敏感型多功能纳米胶束共输送光敏剂和化疗药物阿霉素前药,初步实现了肿瘤光疗和化疗有机结合克服肿瘤耐药。本研究于2016年2月1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
Nature:活体癌细胞建系技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经历了25年科研工作的洗礼,美国癌症研究所(NCI)终于决定将其NCI-60系列的60株癌细胞系下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今年春天,NCI开始从最新的癌症患者样品中提取细胞进行建系培养,同时对他们的就医经历进行了详尽的调查。
世界首次提出活体生命记忆传送实验:传送记忆已成为可能
就人类目前乃至近期的能力来说,像电影中那样在两地间实现完整物体的瞬间移动还不太现实。但如果只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比如传送生命体的记忆,还是可能实现的。普渡大学李统藏教授和清华大学尹璋琦博士提出把一个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