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布蛋白质-纳米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的结构质谱表征实验手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发布了表征蛋白质-纳米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精细结构的赖氨酸反应性分析-质谱(LRP-MS)实验手册。
Science:张安琪开发微型超柔性神经探针,无需开颅即可研究活体大脑,为下一代脑机接口奠定基础
脑血管的范围从大的皮层浅表血管到皮层内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床。在大鼠大脑中,约5%的血管直径大于100μm,这是该研究开发的微血管内探针可以靶向的。此外,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减少探针的弯曲刚度实现对直径更小
声致压电材料及超声-压电动力学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祝迎春团队设计并制备Mn-Ti双金属有机骨架四方纳米片(MT-MOF-TNS),提出了基于MT-MOF TNS的超声-压电动力学治疗(SPDT)。
多功能纳米材料吸附降解环境中抗菌药物及其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华中农大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和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精准兽药创制与环境消减技术开发团队在多功能纳米材料吸附降解环境中抗菌药物及其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以成果以“
Science:俞书宏院士团队发现河蚌铰链耐疲劳秘密,为新型柔性耐疲劳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这种从河蚌铰链可变形生物矿物中提取的耐疲劳结构设计策略对于需要使用脆性基元、但又不得不承受一定形变的柔性功能材料的创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Med:夏强/左小磊团队提出移植免疫学与合成生物学及材料学交叉融合新策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重中之重)、上海市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强教授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左小磊课题组在 Cell 子刊 M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者们综述了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策略和新挑战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最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分子分型和综合治疗方案的出现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果,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
我国科学家开发多细胞协作的活体功能材料
活体功能材料是将生物的生命行为赋予物质载体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属于生物化工和材料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将工程化细胞作为功能单元,结合材料科学的技术手段,可构建以活细胞编程的功能增强材料并逐步实现材料的生
PNAS:中科院陈春英课题组揭示肠道菌群能够将外源性碳纳米材料发酵成短链脂肪酸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Chen Chunying)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能够将外源性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作为碳源发酵成短链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