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科学家用细菌创建“活体霓虹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能够“同步化”数百万细菌的生物时钟来形成一种新型生物广告牌,像霓虹灯广告牌一样闪烁发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同步化”数百万细菌的生物时钟,来创建一种“发光广告牌”。 这项技术是对细菌的生物时钟上附加荧光蛋白质,在同一个细菌群体内同步化数千细菌的生物时钟,之后再同步化数千个细菌群体。

2015-03-26

首例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活体检测技术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可以利用一种新型的皮肤测试进行老年痴呆症(AD),帕金森症(PD)以及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

2015-02-27

Cell:活体实时追踪癌症及衰老

在发表于1月18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通过一种与衰老和肿瘤生长密切相关的基因看到了小鼠中这些过程的影像。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p16INK4a (p16)基因通过一种称作“细胞衰老”的重要肿瘤防御机制,在衰老及肿瘤抑制中发挥作用。

2013-01-29

解密活体生物功能的“语言”-揭开美国非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快速成长之谜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动下,基因层面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目光深邃的学者们已注视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大门隆隆打开,生命功能层面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宠儿。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够搭建起从基因结构到功能的桥梁,那必将使生命科学大放异彩。非损伤微测技术就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2014-04-11

光镊技术成功捕获活体动物细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李银妹课题组,近日与上海交通大学魏勋斌教授合作,采用活体动物内的细胞,发展了动物体内细胞三维光学捕获技术。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网站还以《医学研究:用光清除血管被堵塞的血管》为题对该研究工作进行报道。

2013-05-10

:线虫胚胎后发育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

2013-01-14

光电所眼前节施氏管活体成像与开角青光眼诊治获突破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八室“扫频OCT技术在眼前节施氏管活体成像与开角青光眼诊治”研究小组近日研究发现:正常眼的施氏管形态没有年龄和性别相关性;相对开角青光眼,正常眼的施氏管具有较大的管腔面积;在经过药物治疗后,开角青光眼的施氏管会随着眼压降低而明显扩张。该项研究可能为青光眼的分型诊断、药物和手术的疗效评价等提供活体监视的窗口。

2013-07-25

加州理工学院发明活体生物成像新技术

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贝克曼研究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新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获得同时具有高分辨率、高穿透深度,以及高成像速度的活体生物样品光学成像图片。这对于生物技术研究来说意义重大。该研究成果已公布在《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杂志上。

2012-11-18

:新技术能测出活体细胞机械性能

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测量活体细胞机械性能的技术,该技术能够用来诊断人类疾病并且更好地理解生物过程。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观测三种不同的细胞,来说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该技术可以研究细胞如何黏着在组织上、细胞如何运动和变形、癌细胞在转移时如何进化以及细胞如何应对机械刺激。

2012-11-18

美国Spectral发布最新超灵敏多模式活体分子影像系统

Spectral Instruments(SI)公司是世界顶级的成像系统及高端CCD制造商,世界第一台高灵敏度成像系统即采用SI公司的CCD捕获成像。基于对活体分子成像技术的深刻理解,结合最先进的超冷CCD和X光成像技术,数位原Xenogen(精诺真)公司顶级技术人员的加入,使SI公司的分子影像研发团队具备了世界最领先的技术能力。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