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活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Early microscopic images of cells and subcellular organelles were obtained using fixed cells. In this lecture, Dr. Inoue recalls how, in 1947, he built a polarizing light microscope that allowed him to visualiz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ynamic mitotic spindle in live cells.
珀金埃尔默活体成像系统
PerkinElmer 可为小动物无创活体成像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我们领先的成像平台包括 IVIS®、Quantum FX microCT、FMT® 三个系列以及业内广泛使用的成像细胞株和配套试剂,可帮助广大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科研人员实现临床前生理环境下的生物学科研探索,为生命科学、药物性、材料学、转化医学等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PerkinElmer 的活体成像全球用户超过2000家,并在各学术杂志中发表论文超过 7,000 篇,占据整个市场的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显微活体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离不开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虽然生物成像领域的各种显微成像技术和共聚焦技术在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对于细胞在动物体上如何实现运动、增殖或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应用而生。该技术能够实现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体外研究转移到动物体内研究,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尤其是可以直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并且其凭借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势,现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学、药物研究、细胞标记、基因表达与基因功能的研究、细胞凋亡等研究领域。 鉴于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多方面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谷携手全球显微镜与科学仪器的知名品牌徕卡共同举办本次讲坛,希望通过本次讲坛能够充分与从事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达成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显微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
打破理论的极限-光学活体显微技术及其应用
1665年,随着第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问世,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从此开启了细胞,组织,器官等的研究。然而,光学显微系统的分辨率被限制,无法对更小的生物分子和结构进行观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一直是科学家们梦想和追求的目标。虽然扫描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实现了纳米级的分辨率,但以上这些技术存在对样品破坏性较大,只能观测表面等缺点,并不适合生物样品,特别是活体样品的观测。近年来,光子学、生物医学和显微成像技术等领域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发展,一系列适合生物样品成像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到对于生物系统新结构和新功能的探索中。作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图像分析软件种类繁多,然而传统技术面临最大的障碍就是主观性和低重复性。传统图像分割流程可能会导致不达标的实验结果,并且需要大量的手动操作,会受到人为错误的影响。 基于此景,生物谷携手全球显微镜与科学仪器的知名品牌徕卡共同举办本次论坛。关注生物医学图像和信号处理最新研究进展、未来发展方向和成果转换的同时,也将聚焦徕卡最新的Aivia平台,以此推动高质量的生物图像分析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使用及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