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自噬基因研究获新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这个过程对于细胞成分更新、逆境条件下营养成份的再利用等是至关重要的。
Nat Commun:水稻杂种劣势遗传机理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鸿宣研究组与姜里文、韩斌研究组合作,在水稻杂种劣势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PNAS:曹晓风等表观遗传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转座子(transposon)是一段自身能够插入到基因组上的DNA片段,上世纪40年代,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首先在玉米中发现了转座子。从简单的细菌到复杂的人类,转座子广泛存在。转座子随机插入到重要基
Nat Commun:林鸿宣等水稻杂种劣势遗传机理研究上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于2月21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水稻杂种劣势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进展。该研究成功证明了两个遗传座位上的三个基因共同控制水稻种间杂种劣势的发生,为阐明水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袁隆平:我国超级水稻单产量或将突破15吨/公顷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表示,目前我国开发的超级水稻单产量已实现14.82吨/公顷。
Plant Cell:朱英国等水稻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院士课题组在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The Rice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RF5 Restores Fertility in Hong-Lian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s via a Complex with the Glycine-Rich Pr
植生所“水稻产量性状调控的分子机理与育种应用研究”获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3月30日在友谊会堂举行。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何祖华研究组的“水稻产量性状调控的分子机理与育种应用研究”喜获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项目主要利用分子遗传手段,发掘并功能鉴定产量性状调控基因和进行杂种优势的分子预测,阐明产量性状建立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设计有效实现了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Plant J:董爱武等发现水稻具有H3K36专一性的甲基转移酶活性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科院董爱武老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3K36 methylation is critical for brassinosteroid-regulated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rice,”,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水稻SDG725具有H3K36专一性的甲基转移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