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鸟苷酸交换因子OsSPK1正调控水稻免疫反应的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于11月17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Yoji Kawano研究组完成的题为Resistance protein Pit interacts with the GEF OsSPK1 to activate OsRac1 and trigger rice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水稻抗性蛋白Pit通过直

2018-11-20

研究开拓改善水稻营养品质育种新路径

 人类70%的粮食来自禾本科作物的胚乳。禾本科作物胚乳由糊粉层和淀粉胚乳两部分组成,淀粉胚乳主要成分为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而其外部的糊粉层则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尽管糊粉层和淀粉胚乳的发育起源相同,但分化命运和营养物质积累迥异。因此关于糊粉层和淀粉胚乳的发育起源的研究不仅能够回答植物发育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又可为禾本科作物营养改良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中国科

2018-10-14

杂交水稻新突破:可轻简机械化制种

  11日,在湖南长沙县江背镇河田村,通过机械化混播制种的杂交水稻“卓两优141”长势喜人,金色稻田里收割机来回奔忙,谷粒饱满的稻穗装满箩筐,农民脸上喜色洋溢。“杂交水稻用种成本高,适合轻简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稻新品种‘卓两优141’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唐文帮说。长期以来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以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程度低,耗

2018-10-14

水稻新品种“中科发5号”和“中科发6号”通过国家审定

针对东北稻区的特点和生产需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与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组、北方粳稻中心张国民研究组合作,以稻米优良品质相关基因、高产基因和抗稻瘟病基因为主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新技术,经过精心分析和设计,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东北稻区和西北稻区种植的“中科发5号”和“中科发6号”新品种。“中科发5号”(国审稻20180077): 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分蘖强、灌浆速

2018-10-07

研究揭示OsOAT介导氮素再利用调节水稻籽粒发育的机制

氮素再利用对于植物新生组织的发育尤为重要。在生殖生长期,超过50%的氮素来源于氮素的重新利用。研究表明,精氨酸酶通过分解精氨酸产生鸟氨酸和尿素。尿素经过脲酶的分解被植物重新利用;而鸟氨酸可以经过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作用重新进入精氨酸循环,或者经过鸟氨酸d-氨基转移酶作用进入脯氨酸循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OsOAT在氮素再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OsO

2018-09-22

研究发现影响水稻谷蛋白在内质网聚集的保守基序

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的主要贮藏蛋白,其含量、分布及贮藏形式直接影响稻米的营养、食味和加工品质。谷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中以前体的形式合成,在分子伴侣帮助下正确折叠,形成三聚体由内质网运出,随后通过囊泡运输,最终转运到蛋白质贮藏液泡中,形成蛋白体(PB)II。目前对谷蛋白胞内转运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控因子上,而对于谷蛋白自身所含影响其折叠、聚集和运输的关键因子研究尚少见报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曲乐庆课题

2018-09-22

研究揭示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高产抗病的分子机理

  水稻株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1)是此前克隆的调控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主效基因,编码一个含有SBP-box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调控多个生长发育过程,其功能获得性突变体具有无效分蘖少、茎秆粗壮抗倒伏、穗大粒多产量高等优异农艺性状(Jiao et al., Nat Gene

2018-09-12

武大朱仁山团队破解杂交水稻制种成本难题

2018年9月3日,由武汉大学朱仁山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杂交水稻父、母本同期机械直播制种技术,顺利通过现场验收和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有效破解了杂交水稻制种成本日益高涨的难题,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介绍,传统杂交水稻制种一直采用人工育苗插秧技术,即先插父本,再插母本,然后通过人工移栽到制种大田。这样的组合制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

2018-09-04

转录因子调控水稻细胞壁合成机理研究获进展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细胞壁的组分是木质纤维素,它们提供了茎秆的支撑力和防御能力,同时作为最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秸秆的降解和转化也一直受到关注。转录因子是水稻农艺性状形成的一类重要调控因素,涉及产量、株高、生育期等,但如何影响水稻细胞壁的合成鲜有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跃进课题组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课题组合作,前期通过重离子诱变获得一个转录因

2018-08-25

西班牙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转基因水稻 可产生3种HIV中和蛋白

  来碗米糊就把HIV给预防了!这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而是确确实实有可能实现的科学。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转基因水稻,有望提供一种廉价的替代品,来生产可预防艾滋病的药物。诚然,口服抗病毒药物用作暴露前预防性用药可显着降低HIV感染的风险。然而,对于生活在贫困或发展中国家处于危险之中的民众来说,价格是一个大问题。来自西班牙莱里达大学与巴塞罗那irsica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