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添加和降雨量增加对树木生长影响研究获进展
大气氮沉降和降雨量增加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然而这两个同时存在的全球变化因子如何影响树木的重要碳汇过程-树木木质部生长(独立或相互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余碧云在研究员黄建国的指导下,在河南鸡公山林冠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实验平台开展实验,采用微树芯采样技术于2014-2015年生长季每周监测林
氮循环功能基因的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研究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细菌和古细等)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阐明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及其驱动过程对于预测环境变化将如何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常重要。以往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常常聚焦在物种的层面。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微生物群落固有的功能冗余性,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变化通常与其物种组成变化是解耦的,并且相比物种结构,功能结构与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更加
研究人员发现蒺藜苜蓿偏好氮吸收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人员等在The EMBO Journal上共同发表了题为MtNPF6.5 mediates chloride uptake and nitrate preference in Medicago roots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发现MtNPF6.5编码植物根部吸收Cl-的转运蛋白,并
氮掺杂增强金属纳米材料生物活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刘晶课题组与济南大学副教授于欣等合作,在脂质体包覆的氮掺杂钛基纳米材料酶活性增强用于肿瘤治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itanium Nitride Nanozyme for pH-Responsive and Irradiation Enhanced Cascade Catal
PNAS:药物5-氮杂胞苷或有望治疗小儿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来自瑞典林雪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很大一部分小儿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肿瘤抑制性基因TET2处于沉默状态;该基因能被当前一种名为5-氮杂胞苷的药物疗法再度激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5-氮杂胞苷或能作为治疗小儿ALL的一种新型靶向性疗法。
研究人员揭示氮输入背景下碳限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调控的新机制
氮素增加条件下,土壤酸化和碳限制是微生物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然而,二者对微生物活性降低的相对重要性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韩兴国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典型草原长期氮添加实验平台,结合添加葡萄糖和石灰的土壤培养实验,通过对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的分析,对比研究了微生物对土壤可利用性碳和pH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仅在
BMJ发布:49项临床实验荟萃分析,非苯二氮卓类解痉药无明确疗效且会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
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全世界范围内摧残着数十万计的患者。在美国,下腰痛是医疗保健支出中占比最高的一项。肌肉松弛剂是治疗腰痛的第三大常用药物,医生常常开具肌肉松弛剂的处方以控制患者症状。然而,肌肉松弛剂的使用与腰痛的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存在冲突。例如,美国指南推荐非苯二氮类抗痉挛药作为急性下腰痛的首选药物,而比利时指南不鼓励使用,英国指南则没有给出建议。那
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视角:通过调节炎症信号和活性氧、氮的纳米疗法治疗脓毒症
SARS-CoV-2已导致多达1.27亿人感染新冠肺炎。约5%的新冠肺炎患者罹患重病,约40%的重症患者最终死亡,相当于278万多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类似于典型的脓毒症,重度新冠肺炎被确认为病毒性脓毒症。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对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导致认为,失控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核心因素。然而,传统的脓毒症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