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hem:增加葡萄皮来源的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新方法
近日,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将麝香葡萄籽或皮浸泡在酶溶液中,可以增加从麝香葡萄籽或皮提取的酚类物质(Phenolics)的抗氧化活性。
PNAS:血红蛋白变形可防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结合造成的。不过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在一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时候,血红蛋白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状阻止一氧化碳与其结合,从而避免中毒。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说,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而言,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本身都会产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为什么生物没有因为这些一氧化碳而中毒,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Neurology:抗氧化剂或并不降低中风和痴呆的风险
2013年2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表示,人类饮食中的抗氧化剂总水平和其患中风或痴呆的风险并无关联。人类饮食中的抗氧化剂很多,比如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以及维他命C和E。
Nat Commun:一氧化碳防止致命心律失常的分子机理
近日,一项由英国心脏基金会(BHF)和医学研究理事会资助的新研究,已阐明一氧化碳如何可以用来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一个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Adv Funct Mat:新型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可有效改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疾病的检测能力
近日,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颗粒,其可以被注射入患者体内并由磁场来控制,一旦其位置得到固定,那么该颗粒就可以激活丁香杀灭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或者释放特殊药物之患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Mol Cell: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脱去组蛋白H3的氨基
近日,Hospital de Mar Research Institute (IMIM)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LOXL2在细胞核内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还阐述了这一蛋白质对组蛋白H3的一种新的化学反应,组蛋白H3涉及乳腺癌、喉癌、肺癌和皮肤肿瘤的发展。 该研究由Sandra Peiró领导,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
FRBM:胡向阳等探索一氧化碳促进种子萌发的新机制
一氧化碳(CO)是一类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人们往往视一氧化碳为“沉默的杀手”而谈虎色变。
Mol Biol Cell:黄广华等病原真菌二氧化碳感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二氧化碳(CO2)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和细胞呼吸代谢的终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的调节。比如,CO2是吸血性雌蚊寻找合适目标的主要信号分子,高浓度CO2能促进动物生殖细胞的成熟和游动,甚至影响小型动物(如果蝇和线虫)的寿命。白色念珠菌既是人体重要的病原真菌,也是健康人群体内常见的共生菌。
JNCI:FLCN能调控线粒体氧化代谢
Birt-Hogg-Dubé (BHD)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错构瘤综合征,使得患者容易罹患毛囊肿瘤、肺囊肿和肾癌。针对BHD患者的遗传性研究揭示了责任基因——FLCN——但是对它的功能理解还不甚其详。Hisashi Hasumi等进行的相关研究发表在JNCI 12月最新的在线期刊上。
Tumour Biol: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miRNA变化
MicroRNAs(miRNA)参与癌症的发病、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生长,这些miRNAs被认为在基因调控网络发挥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功能。 近日,杂志Tumour Biol上一则研究着重探究了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NB4细胞凋亡过程中miRNA的潜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