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GN-CD33A出现严重肝毒性,部分临床试验叫停

药源话题12/28日,Seattle Genetics宣布其AML在研药物、针对CD33的抗体药物偶联药物(ADC)SGN-CD33A (vadastuximab talirine)在临床试验中造成6例肝毒性,其中4人死亡。现在一个临床试验被叫停,另外两个停止招募

2016-12-31

三大基因编辑技术PK及市场分析,CRISPR技术易产生脱靶效应仍是重要隐患

纵观基因编辑技术市场,其现状与八十年代索尼公司出产的Betamax录像机和JVC公司的VHS录像机之间的磁带格式战争非常相似。在当时虽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Betamax录像机更功能丰富、性能更好且更耐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2016-11-22

中国科学家发现NgAgo系统有效,但只发现基因功能敲低未出现基因编辑效应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英文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和南通大学联合研究的一篇题为“NgAgo-based fabp11a gene knockdown causes eye developmental defects in zebrafish”(基于NgAgo技术对fabp11a基因敲减可引起斑马鱼眼睛发育缺陷)的 “致编辑信”文章。

2016-11-16

Nature子刊:能有效应对耐药菌的神奇多肽

全球范围内的抗生素滥用在最近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由于过量使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从而造成了“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此同时,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并没有能跟上细菌进化的速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

2016-11-10

科学家确认大脑中安慰剂效应的有效区域

一粒糖丸可以带走你的痛苦——确定止痛安慰剂效应的最有效位置有助于为被慢性疼痛困扰的人设计更加个性化的药物。根据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Northwestern Medicine)和芝加哥康复研究所(RIC)的一项新研究,科学

2016-11-01

PLoS ONE:鉴别出用于生物恐怖袭击的毒性菌株的新型遗传突变

来自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土拉热杆菌中鉴别出了新型的基因突变,土拉热杆菌往往是生物恐怖袭击中所使用的制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文章中研究者发现,这种新型突变能够介导细菌对常见抗生素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土拉热杆菌属于A类管制病原体,其所产生的毒素往往会对公众带来极大的生物安全风险。

2016-11-03

研究者们发现“安慰剂效应”的新机制

研究者们发现服用安慰剂也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反应,尽管他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服用的"药物"本质上就是安慰剂。这一结果似乎与以往的认知不相符。

2016-10-25

三季度“蝴蝶效应”扩大 维生素药企蓄聚转型能量

大多数研究机构认为,在企业限产报价和环保整治压力下,维生素市场盈利水平出现回升。同时,行业集中度较高,也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权威专家建议相关原料药企蓄积转型能量,从低附加值产品向中高端产品演进。

2016-10-24

科学告诉你“假期效应”是什么

每个人都明白度假是减压的最佳方式之一,但究竟度假能为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2016-09-05

Nanoscale:新型纳米疫苗可增强癌症免疫疗法的效应 降低副作用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noscal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疫苗,其可以帮助开发出治疗癌症免疫疗法的新方法而且降低疗法的副作用;这种纳米疫苗可以有效运输特殊的DNA序列至免疫细胞中,这种来源于细菌DNA中的序列可以被用来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同时该疫苗还可以保护机体中的DNA免于被破坏。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