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生物学通路的表达互补调控植物生物量杂种优势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Biological pathway expression complementation contributes to biomass hetero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生物
生物安全法: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
生物安全法15日正式施行。该法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设立“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专章。其中规定,国家加强国境、口岸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联合防控能力建设,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尽早发现、控制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根据该法,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是指中国境内首次出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再次发生,或者突
研究揭示双生病毒抑制植物MAPK途径逃逸寄主防卫反应新机制
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ew Phytologist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C4 protein encoded by Tomato leaf curl Yunnan virus interferes with MAPK cascade-related defense responses through in
PNAS:雌激素受体激动剂或能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有效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癌
2021年4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高发癌症,也是引发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2018年全球就有130万新发病例以及359,000例死亡病例;雄激素剥夺疗法(ADT,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是针对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pCa)的标准化治疗手段,ADT是利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拮抗剂
植物超低温保存机理研究获新进展
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在液氮(-196℃)中保存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植物超低温保存通常与离体培养技术(in vitro culture)相结合,可以实现花粉、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合子胚、种子、离体分生组织和休眠芽的长期安全保存。重要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超低温保
植物-病原菌互作的营养转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团队与马里兰大学萧顺元教授团队合作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tSTP8, an endoplasmic reticulum-localized monosaccharide transporter from Arabidopsis, is recruited to
研究建立植物高效引导编辑设计策略
实现重要农作物精准基因组编辑对加快农作物遗传改良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引导编辑技术(Prime Editing)能够在基因组的靶位点处实现精准的片段插入、删除及碱基的任意替换。引导编辑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nCas9(H840A)与工程化改造的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融合构成的PE效应蛋白;另一部分是包含PB
研究阐释植物激素介导的植物-病毒相互作用机制
植物病毒是威胁植物健康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植物寄主与病毒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病毒能够利用多种策略改变宿主的细胞环境,从而更有利于自身复制和传播。为了应对病毒的侵染,植物也建立了多种防御机制。激素是一类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主要包括生长素(Auxin)、细胞分裂素(CKs)、赤霉素(GAs)、水杨酸(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