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揭示成体巨核细胞谱系的空间和功能多样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王前飞研究组,首次绘制了小鼠巨核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揭示了体内巨核细胞在分子、空间分布及功能上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巨核细胞分类系统,而免疫巨核群体可能是一个新型造血分支。以往研究对巨核细胞功能的认识局限于产生具有止血凝血功能的血小板,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巨核细
PNAS:植物年龄进程不可逆性的研究获进展
与动物类似,植物的一生中历经了多个发育时期的转变。已有研究表明,这一年龄进程是由进化上保守的miRNA——miR156所调控。与昆虫中的保幼激素相似,幼苗中miR156的含量很高,维持植物处于幼年期;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miR156的含量逐渐下降,促发植物从幼年期过渡到成年期和生殖生长期。过量表达miR156使植物处于幼态化状态,而降低miR15
研究揭示鸟类眼色多样性的遗传与演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课题组与中科院动物所邹征廷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上合作发表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鉴定出决定家鸽眼色多样性的基因SLC2A11B,其功能缺失突变导致虹膜缺乏黄色形成白眼性状,并在家鸽驯化过程中长期受到人工选择。SLC2A11B与部分鸟类蓝或棕黑眼色相关
Nature:两类神经元的起源机制或能揭示大脑中所出现的特定细胞多样性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大脑皮层中的两种关键的细胞类型是如何从小鼠机体单一的祖细胞产生了,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特殊的遗传和分子因素或能促进两类中间神经元发育为不同身份的细胞,相关研究结果或为研究大脑中细胞多样性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模型。
研究报道利用豹猫等中小型食肉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采集器”的新思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姚蒙和李晟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上发表题为“Generalist carnivores can be effective biodiversitysamplers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利用豹猫等分布广
中国热科院荣获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突出贡献奖
近日,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授予中国热科院刘国道副院长及中国热科院牧草、木薯和国际合作管理团队突出贡献奖,以表彰为促进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刘国道副院长于1990年-1991年在CIAT进修,学习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选育种等技术。回国后,他持续推进中国热科院与CIAT的合作,30年来
Nature子刊报道裸子植物物种多样化和表型进化研究
确定生命之树中物种多样性和表型差异产生的主要的内部与外部驱动力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挑战之一。对于绿色植物,全基因组复制(WGD,或多倍化)是重要的进化驱动力,但WGD是否能与响应气候变化和新生态机遇的适应性辐射演化等进化过程一起塑造宏观进化模式尚不清楚。现存的裸子植物支系明显经历了古辐射演化、大量灭绝事件、超常的形态停滞和近期多样化等复杂历史,而裸子植物进化主
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系统性信号保守性研究取得进展
自然界中,植物能够感知局部的胁迫,并产生某些系统性信号以介导整个植物的生理响应。植物的系统性响应至少存在三种类型:对病原体的系统性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对损伤和昆虫取食的系统性损伤响应(systemic wound response)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系统性获得适应(systemic acquired accl
Cell:富含发酵食物的饮食方式或能增加机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并能帮助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饮食可以调节机体肠道微生物组,从而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Gut-microbiota-targeted diets modulate human immune statu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富含发酵食物的饮食方式或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