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揭示组织定居记忆性T细胞可介导器官移植物排斥
临床器官移植是器官损伤终末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受者免疫系统对心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物的免疫排斥仍是临床面临的科学问题和限制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障碍。当前研究对长期定居在非淋巴组织或其它器官中的识别同种异体抗原的记忆性T细胞(TRM)是否参与同种异基因移植物的排斥及其移植免疫排斥的特点等问题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膜生物学国
人脑中间神经元多样性的发育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与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联合伦敦国王学院Oscar Marin教授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use and human share conserved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for interneuron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系统深入地解析了
Science:研究解析人脑中间神经元多样性的发育机制
中间神经元是大脑皮层中除兴奋性神经元之外的另一类重要的神经元,通过释放GABA调节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中间神经元异常会打破神经网络中的兴奋-抑制平衡,导致癫痫、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神经精神疾病。大脑中的中间神经元在形态、基因表达、环路连接以及神经电生理活动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而中间神经元的多样性是大脑能够实现复杂而精细功能的基础。当前,关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撰写极端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综述文章
地球上广泛分布着包括地热泉、深海热溢口、冰冻圈、高盐生境、深地以及矿山酸性废水等各种极端环境(图1)。尽管理化条件严酷,这些生境给来自所有三个生命域的众多微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态位。这些独特的微生物进化出了不同的策略以应对多种极端环境胁迫,定义地球生命的物理和化学极限,并吸引了从基础理论到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的大量研究。此外,由于其高度简单的生物学组成,不依赖于培
沉水植物对水环境适应性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沉水环境和陆生环境在光照、水的可利用性和无机碳的形式及浓度上有较大差异,这些环境参数与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面临水陆环境的差异,水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都产生了适应。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学科组研究团队选取眼子菜科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为研究材料,针对该水生植物的解剖结构、光合
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对于理解和预测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这一关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情景下如何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迄今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潘庆民研究组和研究员韩兴国研究组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大型植物功能群剔除实验
南极红雪与绿雪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全球变暖导致雪藻在南北极快速扩张,显着降低冰雪反照率,进一步加速冰雪消融。雪藻种类不同,可使雪的颜色呈现红色或绿色,称为红雪或绿雪。研究发现,红、绿雪中的藻类分别为产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自养型绿藻微生物,绿雪较常见于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附近,红雪常见于远离动物栖息地的海岸带。对于不同颜色雪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异养微生物(细菌和
Blood:揭示成体巨核细胞谱系的空间和功能多样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王前飞研究组,首次绘制了小鼠巨核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揭示了体内巨核细胞在分子、空间分布及功能上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巨核细胞分类系统,而免疫巨核群体可能是一个新型造血分支。以往研究对巨核细胞功能的认识局限于产生具有止血凝血功能的血小板,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巨核细
PNAS:植物年龄进程不可逆性的研究获进展
与动物类似,植物的一生中历经了多个发育时期的转变。已有研究表明,这一年龄进程是由进化上保守的miRNA——miR156所调控。与昆虫中的保幼激素相似,幼苗中miR156的含量很高,维持植物处于幼年期;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miR156的含量逐渐下降,促发植物从幼年期过渡到成年期和生殖生长期。过量表达miR156使植物处于幼态化状态,而降低miR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