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生素“预抗性”特征!
2021年12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的最新进展让研究人员成功绘制出了结核分枝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组特征的完整目录;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Genomic signatures of pre-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研究
MNFR:富含基于植物性产品的饮食方式或能降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
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富含植物性产品的饮食方式或能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和痴呆症发生的风险。
Current Biology:全寄生植物盾片蛇菰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复制机制与转录模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寄生植物通过吸器从寄主植物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性,该习性在被子植物中独立起源了十二次,产生了4500多种寄生植物。寄生植物通常表现出营养器官退化、叶绿素部分或全部丢失、基因组特化等特征。研究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寄生习性的进化机制。植物细胞内有三大基因组,即核基因组、质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目前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主要聚焦于
Science子刊:陈晓亚研究组发现植物辅酶Q合成途径关键酶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 unique flavoenzyme operates in ubiquinone biosynthesis in photosynthesis-related eukaryotes”的科研论文。该研究鉴定了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辅酶Q合成途径的苯环6位羟
蒿属植物中新颖倍半萜二聚体的发现与抗肝癌活性研究取得重要系列进展
蒿属植物全球分布较广,我国种类众多,其中黄花蒿(青蒿)、茵陈、艾等是治疗疟疾、肝炎、风湿等多种疾病的著名中药。蒿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有单萜、倍半萜、三萜、黄酮等。结构独特、具有显着抗疟疾活性的青蒿素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1972年从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发现,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研发出了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成为全球首创的抗疟新药
东亚-北美植物多样性时空差异研究中取得进展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探讨这种不均匀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东亚和北美同处于北半球,纬度、面积、地形、气候和环境相似,两个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均属于劳亚古陆,拥有相似的植物区系来源,但东亚现生的维管植物种类是北美的1.5倍。因此,东亚和北美是揭示生物多样性不均匀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的理想区域。过去学者主
The Plant Cell:揭示磷脂酸PA调控植物低氧信号转导的新机制
低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与产量最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洪涝/水淹造成的淹没或积水降低了植物所处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使细胞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威胁农业安全。因此,研究植物对低氧胁迫的感知和信号转导机制,对于深入理解植物水淹适应性、保障洪涝灾害后作物稳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目前,植物低氧响应的生理适应性机制已
版纳植物园在构建木材树种DNA条形码数据库方面获进展
木材树种是一类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植物,对于维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木材非法活动经常出现在盗砍盗伐、非法加工和出口、虚假申报以规避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避税等过程中,因此开发准确、快速的木材树种鉴定工具,对于遏制盗砍盗伐和相关非法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而构建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