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中国医学科学院郭斐团队建立猴痘病毒快速精准检测方法
该研究建立了猴痘病毒的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法,通过crRNA的筛选建立了一套CRISPR检测体系,并联合等温扩增实现了猴痘病毒的快速、灵敏的精准检测。为猴痘病毒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Clin Cancer Res:科学家开发出用于诊断早期卵巢癌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来自Norris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血液检测手段,其能检测在血液中循环的特定核酸,这种简单的血液检测手段或会比现有的检测手段更加准确地确定盆腔肿块是良性的还是癌变。
Gut: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特征能准确区分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炎患者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找到能明确诊断的特殊分子标志物。在机器学习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的DNA甲基化模式,其能以较高的准确性区分慢性炎症和恶性改变的组织样本。
Polym Advan Technol:一种新型聚合物化合物可将质粒DNA高效导入漂浮的T细胞中,为构建新一代CAR-T细胞铺平道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它能在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CAR-T)疗法(一种治疗血癌的关键细胞疗法)中有效地将质粒 DNA 运送到 T 细胞中。重
科研人员揭示肠癌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
DNA去甲基化酶TET2在调控DNA甲基化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肿瘤中,TET2具有高频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丢失,但在肠癌等实体肿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和机制尚不清楚。
全球首个早期肺癌头对头对比分子残留病灶检测策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最近的研究一致观察到,手术后MRD的存在与较短的无病生存期(DFS)密切相关(标志性风险比[HR]: 3.95 - 14.8;纵向HR: 8.55-50)。
《Advanced Science》:可时序控制污染物检测、降解并随后自杀的智能合成细菌
作者利用模块化的理念构建了一株人工合成智能细菌,在时序控制下不依赖外源诱导剂,完成水杨酸的检测、降解和菌株自毁。
研究人员研发国际创新抗体检测,快速诊断神经免疫病
该研究成果是我国的自主研发成果,填补了国际上快速检测AQP4-IgG抗体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全球NMOSD的早期精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大唐鸿志团队开发人工合成智能细菌,可时序控制污染物检测、降解并随后自杀
经过模块的逐步整合及针对退化的功能进行优化后,这个整合菌株(Pfic-TAT(2)-P100-RBS35)可以在6小时内响应10–1000 μM的水杨酸;
Nature:川大校友揭开环状DNA形成之谜,发现90%逆转座子能形成环状DNA,已在多种生物体中得到验证
本次发现挑战了过去将环状 DNA 仅仅视为复制失败副产物的观点。相反,杨斧等人的研究强调了环状 DNA 的形成,在逆转座子复制和转座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