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后顶叶皮层调控快速眼动的产生

1月9日,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张鸣沙课题组,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后顶叶皮层神经活动调控快速眼动的产生》的研究成果,通过在清醒行为猴上进行胞外单电极记录,该研究组对后顶叶皮层在快速眼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快速眼动,灵长类动物可以将眼球快速转向需要注意的物体,因此对其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灵长类动物每秒钟约做3次快速眼动。

2013-01-18

Sci Transl Med:揭示早产儿生长缓慢和大脑皮层发育迟缓直接相关

2013年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生长缓慢的早产儿也会伴随着大脑皮层发育迟缓。大脑皮层是大脑中一块2至4毫米厚的大脑细胞层,其包裹了大脑的顶部部分,而且参与了机体的认知能力、行为过程以及运动过程。

2013-01-18

Aging Cell:女性大脑中前额皮层区域可加速衰老

女性的平均寿命通常比男性长,有意思的是,研究表明,女性呈现出更快的和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和较高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国际知名杂志Aging Cell于8月2日在线发表了计算生物学所研究人员对这种矛盾趋势的分子生物机制研究。 计算生物学所袁媛和Mehmet博士对成年男性和女性大脑中的四个区域随年龄变化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

2012-11-18

Cell:开发出揭示视觉棒感觉纤毛三维结构的新技术

2012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使用一种名为“电子断层扫描术”的新技术,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创建了一种三维图谱,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视觉棒状感觉纤毛由于遗传突变而引发的改变,以及帮助研究者揭示遗传突变如何影响视觉棒状感觉纤毛转运视觉感知蛋白质的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上。

2012-11-23

J Immunol:利用人胚胎干细胞高效制造树突细胞疫苗的方法

2012年9月26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生成树突状细胞(DC)来刺激免疫系统来抗肿瘤,该新方法可能是一个更经济方式来生成抗癌症的治疗性疫苗。 树突状细胞提呈刺激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消除致病细胞。DCs的这种能力使得树突状细胞是疫苗在体内的理想选择作用靶细胞。

2012-11-18

Arch Dermatol:吸烟导致患皮肤鳞细胞癌风险增加

近日,一项刊登在Archives of Dermatology杂志上的研究证实:吸烟似乎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无论是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鳞癌)还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约97%的皮肤癌起源于上皮细胞(包括皮肤细胞)。在世界范围内NMS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每年估计有200万到300万的新发病例。

2012-11-18

发现抗抑郁药物可诱导成年个体大脑皮层产生新的神经元

2013年1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的研究者报道了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可以诱发成年人大脑正常皮质产生新的神经元。

2013-01-05

Mol Can Res:鳞细胞癌侵袭转移新标志物α-catulin

上皮癌特指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发生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SCC)是人上皮癌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中头部和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由于后期诊断死亡率居高不下,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差,是一种最具侵略性的癌症类型。 所有癌症过程的发生,都涉及到局部侵袭和远端器官转移,而这两者与临床上肿瘤患者的生存最相关,但至于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一直得不到良好的解释。

2012-11-18

Science:对海绵脑白质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疗法

来自一个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临床试验的新结果指出,基因疗法是罹患海绵状脑白质营养不良症(Canavan Disease)儿童的一个可行的治疗选项,该疾病是一种出生时便开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罹患海绵状脑白质营养不良症(Canavan Disease)的人缺乏天冬酰转移酶(aspartoacylase enzyme),它是由ASPA基因产生的。没有这种酶,他们无法在脑中分解N-乙酰基天冬氨酸或NAA。

2012-12-20

:树突细胞有望成为新的治疗艾滋病的靶点

2012年1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现在不能治疗艾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HIV病毒如何侵入到免疫细胞中。HIV 的主要入侵细胞是T细胞,现在有20多种药物能够阻断HIV在T细胞中的繁殖。HIV通过树突状细胞进入T细胞。现今没有任何药物针对树突状细胞。 前人工作表明HIV表面的一类神经节甘旨(ganglioside),负责识别树突状细胞,在HIV递呈中起重要作用。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