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DNA在医院病房的表面快速传播,保持超过5天!
2020年6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伦敦大学学院(UCL)和大奥蒙德街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GOSH)的一项新研究表明,10小时内在一个病房近一半的采样点发现了留在病床栏杆上的病毒DNA,且持续至少5天。这项研究今近日发表在《医院感染杂志》(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上
INOVIO公布MERS冠状病毒DNA疫苗INO-4700的1/2a期临床数据
INOVIO和GeneOne Life Science近期公布针对MERS冠状病毒(MERS-CoV)的DNA疫苗INO-4700(又称GLS-5300)1/2a期试验第16周中期数据。疫苗接受者使用2或者3剂量0.6毫克的INO-4700后表现出强烈的抗体和T细胞免疫反应,INO-4700是一种针对MERS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的DNA疫苗,通过CELLECT
病毒DNA在受限空间中的多区域有序性研究获进展
病毒,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既有极其微小的二十面体鼻病毒(如普通流感病毒),也有较大尺寸的砖型正痘病毒(如天花)。然而,DNA是以怎样的形态和方式堆积在病毒内部的,仍旧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解答了这一病毒DNA的堆积问题。文章的作者
Naure发文提供5幅强有力的图片来揭示冠状病毒SARS-CoV-2大流行
2020年3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从发表的论文到碳排放再到确诊病例,这些数据揭示了史无前例的病毒疫情爆发及其在全球的影响。1.冠状病毒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从2019年底开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人口1100万)肆虐。2020年1月下旬和2月上旬,也就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种病毒
Science:发现一种新的巨病毒---Yaravirus,此外,还在动物组织中发现大约600种新的环状DNA病毒
2020年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病毒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它们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之一。鉴于没有宿主它们就不能存活和复制,因此一些科学技质疑它们应当被视为生物。如今,包括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病毒学家Jônatas Abrahão在内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一种病毒具有无法识别的基因,这使得它成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种
Nat Genet:首个系统性癌症基因组图谱问世——揭示癌细胞中存在病毒DNA元件
在最近发表在自然旗下(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在内)杂志上的一系列文章中,来自国际上的多个研究团队系统性地研究了来自38种不同类型癌症患者体内的2,600多个肿瘤样本中的DNA。
Science: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揭示hnRNPA2B1识别病毒DNA并促进IFN-α/β产生
2019年7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识别病毒核酸可触发宿主对病毒的先天免疫应答。这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的产生,其中NF-κB信号转导调节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IRF)信号转导介导I型干扰素(IFN-I)的产生。通常而言,
抗病毒疗法携手CRISPR 首次消除动物体内HIV病毒DNA
《自然-通讯》最新上线了一篇艾滋病研究领域的重磅论文。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联合疗法,将持续递送抗逆转录病毒的给药系统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相配合。根据官方新闻稿,这种疗法首次从活体动物的基因组中消除了HIV-1的DNA。研究机构评论说,这项研究“标志着在开发新疗法,治愈人类HIV感染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估计,全世界每一天新增的H
科学家首次解析出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DNA包装机制!
2019年6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进行研究首次观察到了将DNA压缩到病毒衣壳中的复杂机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HSV-1是一种引起唇疱疹的病毒。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改进型的抗病毒疗法来治疗包括唇疱疹、癌症及出生缺陷等疾病的新型疗法。图片来源:G. Wang, Y. Ma and J
Nature:中国科学院、川大合作新成果!DNA碱基编辑器或能诱导大量脱靶RNA突变!
2019年6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四川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DNA碱基编辑器能够产生成千上万个脱靶的RNA单核苷酸变异(SNVs),同时通过将点突变引入脱氨酶或能消除这些脱靶的SNVs;本文研究揭示了此前DNA碱基编辑器风险中被忽略的一方面,同时研究者通过引入工程化的脱氨酶或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