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癌蛋白能够短暂控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学变化
近日,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c-Myc能够短暂的控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学变化,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1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c-myc基因是myc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既是一种可易位基因,又是一种可调节基因,也是一种能够使细胞无限增殖,获得永生化功能,并促进细胞分裂的基因。
Nature:癌基因可改变染色体结构
癌基因可以改变染色体的三维结构,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又会影响其它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 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Mark Rubin团队在正常的前列腺细胞中过表达ERG,来检测这一变化对染色体相互作用和基因表达的影响。ERG是一个转录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经常检测到ERG过表达。
Omeros公司启动OMS302 III期项目药代动力学子研究
2012年6月1日,Omeros公司已启动了一项OMS302 III期临床项目的药代动力学子研究(pharmacokinetic (PK) substudy)。该III期项目旨在评价OMS302在人工晶状体置换术(intraocular lens replacement surgery)患者手术中的作用。
Science:新研究有助开发基因治疗的人类人工染色体
着丝粒是基因组中的特殊区域,是能通过显微镜识别的交叉形染色体的主缢痕。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牵连着着丝粒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在大多数生物中染色体的位置并不取决于DNA的序列。近期来自德国马普免疫生物和表观遗传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证实一种DNA的包装蛋白——组蛋白CenH3对染色体着丝粒的定位、功能和遗传起决定性作用。
Nature: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揭示机体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联及动力学特性
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在健康人机体中不同类别的细菌也会发生多样性的变异。
Development:Y染色体决定性别?NO!古老性基因或许是性别决定的始祖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使得哺乳动物的一种“退休”的性基因重新复活过来,使其开启雄性小鼠的发育;这种名为Dmrt1的基因虽然不会被哺乳动物用来确定性别,但其却在决定许多脊椎动物的性别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青蛙、鱼类及鸟类等;相关研究为揭开决定人类和动物性别的基因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和思路。
科学家合成第一个真核生物染色体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在合成生物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有史以来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制造出人造真核生物染色体,他们将这个特制的染色体嵌入了啤酒酵母体内,这个人造染色体不仅可以发挥特定作用,而且还能成功遗传给下一代的酵母。至此,我们离创造人造生命又近了一步。
B:仅染色体的数量就可以控制物种隔离
动物的物种起源常常与地理障碍有关,比如山水等地理分布隔开了物种,也造成了生殖隔离。日前,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仅染色体的数量就可以控制物种隔离,相关论文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Molecular Cell:染色体脆性的新发现
为什么染色体的某些区域更易受损?这个答案至关重要,因为这种脆性参与了肿瘤的形成。来自法国科学院遗传与分子细胞研究所(CNRS,法国)的研究团队部分地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Laszlo Tora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人类最长基因中的破损是由先前被认为在哺乳细胞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所导致:2个关键性基因进程之间的相互干扰,即DNA转录和复制。
人类染色体传奇故事:可怜的Y染色体
在人类中,起到区分个体性别的主角就是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人类是二倍体生物,其染色体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都是几乎没有形状差异的孪生姐妹。但是X和Y这一对性染色体就显得有点离经叛道了: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