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百步穿杨癌细胞
2013年1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日本科学家发现人体自身存在一种少量的细胞能够攻击癌细胞,该结果有望成为治疗癌症新方法,相关文章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 科学家纯化了一类称之为cytotoxic T细胞的白细胞,当发生炎症或肿瘤时,细胞表面产生一类生物标记,cytotoxic T细胞能够识别该标记,进而对炎症或肿瘤发起进攻。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
The Plant Cell:陈晓亚等揭示植物挥发性萜类次生代谢调控的新机制
在自然界植物散发出的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类是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植物萜类数量大、种类多,能吸引昆虫传播花粉和果实,直接或间接地防御植食性动物的侵食和微生物的侵害,显示了其重要的生理与生态功能。此外,它还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受植物内源信号和外界环境的显著影响,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Nat Commun:曲晓刚等人类端粒功能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曲晓刚研究员领导的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团队在端粒、端粒酶功能调控、稀土手性化合物对特殊核酸识别及阿尔兹海默症抑制剂筛选及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新成果。最新代表性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由于人端粒DNA与衰老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成为目前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Cell Res:杨崇林等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RG-1 is required for genomic integr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rm cells,”,文章中,作者揭示了其在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华东理工杨弋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实现实时拍录细胞代谢全过程
杨武庆:新技术推动康复医疗智能化应用
8月2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健康管理高峰论坛"在上海斯波特大酒店进行第二天的会议。来自上海电生理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杨武庆秘书长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新技术推动康复医疗智能化应用"的精彩报告。
后OTC时代 滇虹率大健康产业强势崛起
很明显的,当下国内民众对健康的关注焦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更加精细化,更注重疾病预防和自身保健,而使用OTC药品进行自我药疗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大健康产业,更好地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从而迅速崛起。在国内医药领域,涌现出了滇虹药业等一批卓越的先行者。
PLoS ONE:杨君兴等鲈鲤属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鲈鲤属Percocypr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大型凶猛的淡水鱼类。鲈鲤属鱼类的分布格局十分独特,即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每个主要水系中只分布一种或亚种,这种特殊的地理格局,为验证青藏高原东南缘古水系形态及其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的假说提供了理想模型。然而,该属最基本的分类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