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兵:北京健康管理创新模式

8月28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健康管理高峰论坛”在上海斯波特大酒店隆重开幕。北京市健康管理协会的杜兵教授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北京健康管理创新模式”的精彩报告。

2015-03-26

福良博士希望生产出人重组第八凝血因子

我国生物反应器制药的研发获得重大突破,兰诺生物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成功将人类重组第八凝血因子的基因转入家兔基因组,获得高效整合的转基因兔。兰诺生物的动物试验中心,在舒适恒温兔笼中,生活着6只活泼可爱的新西兰白兔,它们不是一般普通兔子,这群特殊的转基因兔的乳汁中将大量分泌表达人源性第八凝血因子,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不止。

2015-02-15

PLoS Biol:久林等揭示大脑血管网络形成之谜

8月14日,PLo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杜久林研究组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通过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首次揭示了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局部脑血管中血流的降低和变异将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导致相应血管的消失,从而简化在几何尺度上不断增长的脑血管三维网络,提高脑血流效率。

2012-11-18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尔贝科逝世

雷纳托·杜尔贝科(来源: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据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网站消息,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创立者之一、意大利籍病毒学家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于2月19日在美国拉霍亚市逝世,享年97岁。 杜尔贝科1914年2月22日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卡坦扎罗,1936年获得意大利托里诺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2015-03-26

:生物样本库建设起步慢不要紧,但起点要高

2014年3月27日,在2014生物样本库与临床研究论坛上,生物谷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杜祥教授。

2014-05-14

PLoS Pathog:方荣等发现植物病毒昆虫载体的卵传病毒机制

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研究组联合中国农科院和福建农林大学的科学家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卵传机制的研究结果(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of a Plant Virus Is M

2014-04-11

Biol Rev:卫国等爬行动物胚胎响应温度变化研究获进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动物如何应对环境温度变化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成年动物可通过行为响应等抵御温度剧烈波动的不利影响。那么,同样暴露于复杂温度环境中的卵生动物胚胎如何应对?传统观点认为胚胎缺乏主动调控能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组最近的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胚胎并非仅仅被动依赖于环境,而是能主动采取行为和生理策略适应环境”。

2014-04-11

Micro & infec:文圣等首次证实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的产生机制

图1.SA14-14-2 的突变NS2a E22E’使病毒失去产生NS1'的能力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微生物与感染》(Microbes and infec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的产生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被caspase剪切的特性。

2012-11-18

瑞士Santhera小分子药物idebenone获入FDA快速通道,氏肌营养不良患者有福了!

瑞士Santhera制药公司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药物Raxone/Catena(化学名: idebenone)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甚是乐观,获得了FDA快速通道药物认定。

2015-04-13

【研发前沿】治疗ED药物有望缓解罕见病兴氏肌肉萎缩症症状

杜兴氏肌肉萎缩症(Duchene muscular dystrophy,简称“DMD”)是一种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见遗传疾病。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