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Design Res:科学家有望利用细菌选择性靶向作用肿瘤细胞从而治疗人类癌症
为了克服细菌载体固有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特殊的大肠杆菌菌株—C@ECN-PL作为他们抗癌药物的新运输平台。
2024-07-06
Nature:揭示一种新的细菌免疫系统通过改变噬菌体的尾部来挫败噬菌体入侵
这些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免疫系统,它含有一种泛素样蛋白(ubiquitin-like protein),该蛋白的结构与人类免疫系统中较为神秘的蛋白之一——ISG15,十分相似。
2024-07-25
Science:植物病原菌重新利用噬菌体衍生成分选择性杀死竞争细菌
复合种群(metapopulation)中存在有限的tailocin单倍型,这可能反映了有限的抗性机制。这项新研究的发现为确定tailocin对不同菌株的特异性以及确定这种特异性的机制提供了路线图。
2024-06-28
「并非所有蔬果都有益」这几种可以提高代谢,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哈佛大学超4万人研究:摄入高代谢质量食物的比例越高,慢性疾病风险越低
这项大型队列研究确定了19种高代谢质量蔬果,且研究表明,多吃这些蔬果有助于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但多吃中等或低质量的蔬果则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有健康收益,还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2024-08-12
Front Microbiol:经历过歧视的个体体内含有更多的促炎性细菌,并且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活性也有所改变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相比没有经历过歧视的个体而言,经历过歧视的个体机体中含有促炎性的细菌以及与前者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组基因活性。
2024-11-18
肠道细菌的“人口普查”,数量变化才是健康的关键?Cell:粪便微生物载量可能是疾病相关微生物物种存在背后的驱动因素
肠道中细菌的数量变化,而非疾病本身,可能是某些“坏蛋”细菌存在的主要原因。
2024-11-21
PLoS Pathog:新研究揭示细菌蛋白在促进病毒增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了六种细菌效应蛋白,它们能让所有四种虫媒病毒在飞蛾细胞内增殖。虽然这四种虫媒病毒都能在人体细胞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复制,但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的基因来产生这些细菌效应蛋白,却能大大提高病毒的增殖能力。
2024-05-30
Cell子刊:刘瑞欣/王计秋/王卫庆/宁光团队发现与中国人肥胖相关的肠道细菌
该研究通过开展大规模中国肥胖人群肠道宏基因组与宿主基因组研究,揭示肠道巨单胞菌与肥胖发生的强关联,提出宿主遗传与肠道微生物对肥胖发生的影响存在叠加效应。
2024-07-15
Sci Adv丨吴允昆/郑清炳等解析不同噬菌体蛋白调节细菌DSR2抗噬菌体防御系统NADase活性的机制
本研究基于多结构与功能比较分析,破译了DSR2组装、TTP介导DSR2激活及DSAD1介导DSR2抑制的详细分子机制,提出了DSR2 NADase活性调控的模型。
2024-08-06
十个中国人中就有至少五人感染这种细菌!系列研究:11年随访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而多吃这几种食物容易增加感染风险
只有坚持科学防治和健康生活方式,幽门螺杆菌才不会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餐桌杀手”。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