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3D打印智能假牙 能缓释药物防止口腔感染

 在布法罗大学牙科医学学院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未来我们使用的假牙可能会变得更聪明。在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佩戴假牙,而假牙经常会导致口腔感染,症状包括了红肿、发炎和肿胀等。当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并且可以未来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包括假肢和临床设备。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假牙,这种假牙包含了微型胶囊,能够完成抗真菌药物的释放控制过程。这些药物

2018-05-02

推进CRISPR智能细胞疗法 新锐Refuge获中国投资者青睐

 今日,致力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智能细胞疗法的公司Refuge Biotechnologies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的B轮投资。该轮融资由三生制药(3SBio)和红杉资本中国(Sequoia China)领投,还包括新投资者丹华资本、仙瞳资本、海松医疗基金,以及现有投资者本草资本、毓承资本和ShangBay Capital。此外,该公司还任命免疫肿瘤学先驱之一Francesco Mar

2018-05-03

Nat Commun:人工智能帮助找到导致胃癌的基因突变!

2018年4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开创性研究中,来自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GIS)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机器学习计算机模型(一种人工智能模型,AI)来准确寻找肿瘤突变。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非编码DNA的新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了胃癌。这项研究开发出的新技术将在未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其他肿瘤中非编码DNA突变的影响。图片来源: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

2018-04-27

科学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加速癌症研究?

2018年4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研究人员对人类机体中2万个基因进行测序得出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必须进行破译,近日来自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开始进行这项工作来推动癌症领域的研究,研究人员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来帮助分析人类基因机体测序得出的大量数据。图片来源:Min Yu,USC Norri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研究者S

2018-04-15

Cell: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未经过荧光标记的细胞

小编推荐会议:2018年(第九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2018年4月15日/生物谷BIOON/---经过荧光标记的细胞的显微照片无疑是漂亮的,但它们需要侵入性的有时是破坏性的或致命性的实验程序才能让它们发出荧光。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避免这种干扰,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谷歌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计算机程序,它能够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并鉴定出亚细胞结构等特征---所有这一切都不需要我们的眼睛进

2018-04-15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智能蛋盒”,将有望治愈糖尿病!

我们开发了“智能蛋盒”包装,用于将活的人类胰腺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盒提供氧气并允许物理分离,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细胞(称为胰岛细胞)的损伤和死亡。除了整个胰腺移植(其具有高死亡率)之外,目前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胰岛细胞移植。这是一个适用于复杂1型糖尿病患者的程序。尽管数百名患者成功接受了供体胰岛细胞,但如果更多的细胞在最初的清除和运输阶段中存活下来,细胞存活率和有效的移植率将大大提高。我们

2018-04-15

美国批准一种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设备

2018年4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FDA周三批准了第一款使用人工智能来探测糖尿病造成的眼部损伤的设备,这将使常规的医生在不需要解析任何数据或图像的情况下就能诊断病情。这一名为IDx-DR的设备能诊断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在超过3000万美国糖尿病人中导致视觉损失的最常见原因。FDA表示,该设备的软件使用一种人工智能算法来分析使用名为Topcon NW400的视网膜相机所拍摄

2018-04-12

首款使用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获FDA批准 筛查糖尿病相关眼病

 就在刚刚,美国FDA批准了首款使用人工智能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医疗设备IDx-DR上市。IDx-DR是首个获得市场营销授权可以提供筛查决策,而无需临床医生对图像或结果进行解读的医疗设备,这使得通常不参与眼科治疗的医生也能使用该设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当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即眼睛后部的光敏组织损伤时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患者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导致处于工作年龄阶段的成

2018-04-12

Sci Rep:科学家或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评估人类的生物年龄

2018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表示,从可穿戴设备上获得的体力活动数据或能用来产生指示机体老化和虚弱的数字生物标志物,这一突破性的论证或许揭示了新兴市场的潜力,即将传感器同人工智能技术(AI)相结合来持续监测人群的健康风险,并向医疗保健提供者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或

2018-04-09

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糖尿病智能诊疗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导语:作为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的特邀嘉宾,叶海峰研究员将在5月17号的研讨会上与各方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做精彩报告。以下是叶海峰研究员的专访。叶海峰,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8-2013.12 期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获得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并

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