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科学家解析酶分子引起癌细胞DNA突变的结构机制 有助开发靶向治疗
最近,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DNA与人类APOBEC3A和APOBEC3B这两种酶形成的分子复合体的高分辨率图像。
老化会增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DNA突变频率
在很大程度上,老化过程对极具治疗潜力的干细胞并不友好,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老化对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干细胞供体年龄增加,其干细胞中遗传突变的水平也会增加。
微滴式数字PCR检测血浆中非细胞游离DNA的EGFR突变
围绕PCR技术以及新一代的微滴式数字PCR在肿瘤标记分子领域的应用展开研讨,海内外知名的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科学家采用大会报告以及专题讨论的形式,结合国际上转化医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命科学的学术盛宴。
北大刘颖组封面文章揭示细胞非自主性线粒体UPR新机制
2016年10月21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刘颖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以“Neuropeptide signals cell non-autonomous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为题揭示细胞非自主性的线粒体UPR新机制,该文
DNA修复:解密癌细胞的端粒延长机制
染色体末端,即端粒不断变短限制了细胞的寿命。一些癌症细胞通过一种名为端粒替代延长的机制来避免这一命运,但这一机制的具体分子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细胞分裂期间,基因组的复制由DNA聚合酶实现。然而,每个染
Cell Rep:癌细胞劫持DNA修复通路而保持存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出癌细胞如何劫持DNA修复通路阻止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变短,因而允许肿瘤扩散。
Sci Rep:科学家阐明线粒体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
日前,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一种由石墨烯组成的新型传感器深入解析了线粒体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该研究或为驱动癌细胞自我毁灭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携带更多线粒体DNA突变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病儿童相比于家庭其他成员携带更多的线粒体DNA突变,这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华人科学家Zhenglong Gu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得出的主要结论。
Nat Commun:新研究发现线粒体可以控制干细胞命运
人类的小肠上皮细胞每四到五天就更新一次,这一过程由肠壁上的小肠干细胞所引导。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通过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在上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煮公仔面到无创DNA产前检测: 卢煜明教授专访
从哈利波特得到的灵感,大家已经听的很多,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是公仔面所带来的奇思妙想呢?请听卢煜明教授亲口讲述发明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的艰辛之路,以及他对生命科学热点话题的诸多点评,从精准医疗到研究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