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北极海冰减少或影响驯鹿繁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报告说,北极海冰减少有可能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而这又会直接影响草食性动物种群是否能够成功繁殖。 过去曾有人提出,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而发生的海冰减少会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Jeffrey Kerby和Eric Post使用了为期11年的一个时间段中有关西格陵兰的气温和海冰多少的数据。

2013-10-20

Evolution:秀丽隐杆线虫能以雌雄间性方式繁殖

为了繁育后代至少需要两性物种进行繁殖,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方式产生不同的性别。一些动物(包括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使用一种特殊染色体性鉴别系统——雌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雄性拥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2012-11-18

Nature Genetics:白粉病菌的无性生殖优势

白粉病是许多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小麦和大麦都遭受这种寄生真菌的危害,每年的作物产量也因此而损失严重。德国科隆(Cologne)植物育种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Plant Breeding Research)的大麦白粉病遗传专家保罗.舒兹列菲特(Paul Schulze-Lefert)...

2013-08-01

PNAS:传粉物种丧失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说,失去一种传粉物种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全球传粉物种的衰退为开花植物和农作物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此前估计得更多。10多年以来,研究报告了诸如蜂和蝴蝶等传播花粉的物种的衰退,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可以承受大多数传粉物种的消失。Berry J. Brosi 和Heather M. Briggs研究了即便只失去一种传粉物种是否也可能为植物繁殖带来麻烦。

2013-07-23

Science:沃尔巴克氏菌帮助雌性昆虫繁殖

感染了沃尔巴克氏菌的雌性昆虫常常会比未感染这种菌的雌性昆虫产生更多的后代,一项新的研究帮助解释这种现象。 沃尔巴克氏菌可感染大多数种类的昆虫及某些其它的无脊椎动物,它们是由雌性宿主向下传递给其后代的。 许多容留这些细菌的生物体或是其携带者(如蚊子)或是极具破坏性的人类传染病的致病原(如丝虫)。

2012-11-18

Cell Host & Micro:发现镰刀状红细胞中的microRNA可明显抑制疟原虫繁殖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镰刀状细胞病(贫血)病人相比正常红血细胞的病人在患疟疾时候表现出的病情较轻,研究者发现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调节改变寄生虫的基因表达来改变寄生虫的活动和行为。

2012-11-18

Ornam.l Plants:中科院研究珍珠矮离体快速繁殖获进展

珍珠矮(Cymbidium nanutum Y.S.Wu et S.C.Chen)是中国特有的地生兰,仅分布于海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西南部。其叶片直立、花淡黄绿色或紫色,有香味,观赏价值高。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珍珠矮的种质资源已濒临灭绝,扩大其种群数量并进行自然回归十分迫切。

2011-08-23

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4月21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禹玉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210448990.6)。

2014-04-22

The Rangel Journal:不同潜水埋深对骆驼刺克隆繁殖特征的影响

克隆繁殖是极端干旱区植物繁殖最普遍的繁殖方式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降水极端稀少的地区,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 )是这一区域荒漠--绿洲过渡带上的主要建群种植物。

2013-10-24

Science:珊瑚胚胎可无性生殖

近日,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和的研究人员发现珊瑚胚胎可自我克隆进行无性生殖。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2日的Science杂志上。 珊瑚虫通常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卵细胞在珊瑚虫母体释放在周围水环境的前后进行受精。这些受精卵在找到新的栖身地之前,暂时在洋流中飘荡。 反过来说,珊瑚虫的克隆体就是珊瑚虫本体的复制品。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