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印尼发现新种黄蜂 巨大下颚有助防御和繁殖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3日报道,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现一个黄蜂新种,它有2.5英寸(约合6.35厘米)长,下颚非常宽,这令它的发现者感到不可思议。他说:“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教授林恩·肯西表示:“它的下颚很大,合起来时能把头的两旁包起来。下颚打开时,实际上比这只雄黄蜂的前腿还长。”肯西在苏拉威西岛东南部的麦康迦山上发现了这只巨大的黄蜂。

2015-03-26

Nature:郑晓廷等早期鸟类繁殖行为研究获进展

3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及其团队成员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王孝理、王岩,以及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Fritz Huchzermeyer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ovarian follicles in Early Cretaceo

2013-03-18

我国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获得成功

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近日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

2012-11-19

Nat Methods:研究发现植物的自我修复及繁殖现象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技术,通过活体植物组织内的荧光可测量与定位基因和细胞的活动。相关论文4月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ethods》上。 这项用荧光自动测量和定位活体植物组织细胞活动的新技术,有助于改善合成生物学的核心计算机模型,努力设计出生命系统。 某些植物具有高度复杂的遗传及细胞网络,这些网络构成了巨大的相互作用网络。

2012-04-09

Nat Commun:北极海冰减少或影响驯鹿繁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报告说,北极海冰减少有可能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而这又会直接影响草食性动物种群是否能够成功繁殖。 过去曾有人提出,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而发生的海冰减少会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Jeffrey Kerby和Eric Post使用了为期11年的一个时间段中有关西格陵兰的气温和海冰多少的数据。

2013-10-20

Science:珊瑚胚胎可无性生殖

近日,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和的研究人员发现珊瑚胚胎可自我克隆进行无性生殖。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2日的Science杂志上。 珊瑚虫通常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卵细胞在珊瑚虫母体释放在周围水环境的前后进行受精。这些受精卵在找到新的栖身地之前,暂时在洋流中飘荡。 反过来说,珊瑚虫的克隆体就是珊瑚虫本体的复制品。

2012-11-18

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4月21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禹玉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210448990.6)。

2014-04-22

Ornam.l Plants:中科院研究珍珠矮离体快速繁殖获进展

珍珠矮(Cymbidium nanutum Y.S.Wu et S.C.Chen)是中国特有的地生兰,仅分布于海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西南部。其叶片直立、花淡黄绿色或紫色,有香味,观赏价值高。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珍珠矮的种质资源已濒临灭绝,扩大其种群数量并进行自然回归十分迫切。

2011-08-23

The Rangel Journal:不同潜水埋深对骆驼刺克隆繁殖特征的影响

克隆繁殖是极端干旱区植物繁殖最普遍的繁殖方式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降水极端稀少的地区,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 )是这一区域荒漠--绿洲过渡带上的主要建群种植物。

2013-10-24

BMC Plant Biol:高山植物繁殖策略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鸡肉参自交高度亲和的繁育系统、花寿命的延长、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较长的持续时间,是对高山环境传粉者限制的适应。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