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在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基础上 稳步实施20合1混采检测技术
国家卫健委网站17日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解读称,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给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在目前5合1、10合1混采检测基础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积极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论证,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效率的技术方法。经开展临床真实样本验证,在确保核酸检测质量的基础上,决定稳步实施20合
沪科研团队研发出自主智能无针疫苗注射机器人
同济大学齐鹏团队应用世界领先的人体三维模型识别算法及自适应机器人技术,结合机电一体化无针注射器设计,联合多家技术企业和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共同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17日,该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次发布此项完整技术验证方案。该自动疫苗注射机器人可自动识别人身上指定的疫苗注射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获批白内障人工智能检测医疗器械二类证
近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鹰瞳科技(Airdoc)共同研发的白内障检测独立医疗器械软件获批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沪械注准20222210002)。这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2018YFC0116500)》项目团队研发的又一款眼病智能筛查检
首个临床试验:唾液外泌体小RNA可作为食管癌检测和预后标志物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食道癌是世界年新增人数第8,年死亡人数第6的恶性肿瘤。而且,食管癌在中国尤为突出,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的食管癌,均有超过一半在中国。在我国,绝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属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而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为了提高患者的
Sleep :睡眠纺锤波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睡眠纺锤波,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大量发生的大脑活动,与认知功能有关。可以通过在头皮上放置非侵入性电极的脑电图(EECs)进行评估。睡眠纺锤波被认为是一种“指纹”,在个体间存在差异,具有高度遗传性,并且在夜间趋于一致。但目前对于确定哪些睡眠纺锤波参数是重要的还没有共识。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负担上升,迫切需要一种敏感
Clinical Chemistry: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汤富酬教授/文路副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及胃癌、
首个基于CRISPR的高通量COVID-19检测产品!DETECTR BOOST® SARS-CoV-2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EUA)!
这是第一款基于CRISPR的高通量COVID-19检测产品,将CRISPR与实验室自动化相结合,用于SARS-CoV-2检测。
ACS子刊:新开发的Immuno-CRISPR测定方法有望更早地检测肾脏排斥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CRISPR的检测方法,它可以灵敏地、无创地检测尿液中的急性肾脏排斥的生物标志物。有朝一日,这可能有助于在不进行活组织检查的情况下,更早地诊断出排斥反应。
国外科学家开展无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血管造影策略研究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且成功复苏、心电图中无ST段抬高的患者来说,实施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益处尚未明确。近日,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ngiography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
NEJM:瑞拉利单抗和纳武单抗联合疗法或能改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布了其进行II/III期RELATIVITY-047临床试验的结果,他们发现,在未经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瑞拉利单抗(relatlimab)和纳武单抗(nivolumab)的联合治疗要比纳武单抗单药治疗让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受益增加一倍,且安全状况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