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有望开发出减少机体疤痕形成的新方法
2021年5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EndMT,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阶段是诱发纤维化和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尚未阐明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内皮细胞具有非常强大的再生能力来适应并重组,而这归因于一群驻扎在血管中的血管内祖细胞(EVP,endovascular
Nature Medicine:揭示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机制并提出预测疗效新方法
国际知名的Nature Medicine杂志在线刊登了由浙江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和VIB研究所等组成的国际团队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分析了乳腺癌免疫治疗前后的肿瘤微环境改变,揭示了抗PD-1治疗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预测疗效的新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钱俊斌研究员、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Ann Smee
英国华威大学研究发现糖饥饿可能是抗击结核(TB)的新方法
由细菌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结核病(TB)是全球单一传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夺走150万条生命。Mtb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病原体,能够在人体中生存数十年。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发现,Mtb使用的一种能量来源是在其自身细胞壁中发现的一种称为海藻糖的糖。负责摄取海藻糖的转运蛋白称为LpqY,对于Mtb生存并引起感染至关重要
Cell DIVETM应用:基于空间蛋白组学建立结肠癌预后推断新方法
Cell DIVETM应用:基于空间蛋白组学建立结肠癌预后推断新方法张觉超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类型,占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第二位(图1)[2]。虽然CRC患者采用成熟的TNM分型进行分期和治疗,但肿瘤的异质性导致相同分型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大相径庭。统计数据表明,相当比例的CRC患者术后1-2年
极端生境链霉菌的培养方法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放线菌(Actinobacteria)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70多年以来,已有11,000种抗生素被报道来源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如链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阿维菌素等。同时,链霉菌也是活性先导药物和新颖结构化学物种的战略“蓄水池”。然而近些年来,采用普通环境样品和传统分离培养策略,往往是对已知链霉菌物种和已知化合物的重复发现,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研究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营养干预方法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ntermittent administration of a fasting-mimicking diet reduc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p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大豆突变体基因定位测序方法改良研究获进展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成本的不断下降,基于WGS的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已成为快速定位候选基因的常规工具,但已报道的方法仍有待完善。例如,依赖于自交系杂交的QTL-seq策略需要后期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精细定位;而基于突变体的Mut
科研人员开发出同时分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遗传变异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中生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发表了题为A new approach to decode DNA methylome and genomic variants simultaneously from double strand bisul
陈旧动物皮张古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获进展
《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团队主导,与云南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大学等合作,完成了以《陈旧动物皮张的古DNA提取方法比较的研究》为题的研究成果。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通常是干制皮张标本,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样品中的DNA易降解成短片段(50~100bp)
科学家发现防治过度炎症活动的新方法
当巨噬细胞暴露于有害环境时会产生炎症细胞来抵抗入侵的感染。然而,如果这些炎症细胞水平失去控制,就会发生严重的组织损伤。这种过度炎症活动是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许多疾病的突出特征,因此探索治疗这种炎症性疾病的新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期,爱尔兰皇家外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中的炎症细胞因子功能来抑制过度炎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