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武汉大学学者揭示病毒肺炎康复者中和抗体持久性及交叉保护性规律

 近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陈宇/严欢团队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昆团队通力合作,在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体内中和抗体的持久性和交叉保护活性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创新》)上,题为“Antibody neutralization to SARS-CoV-2 and variants

2021-11-12

疫情:2.55亿!第一三共COVID-19 mRNA疫苗DS-5670 2期临床完成首例受试者接种!

DS-5670是一种针对COVID-19的mRNA疫苗,使用了由第一三共发现的一种新型核酸递送技术。

2021-11-18

Cell:研究表明病毒并不感染人类嗅球神经元,但能感染嗅觉上皮的支柱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遗传学研究室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SARS-CoV-2似乎没有感染COVID-19患者的嗅觉上皮的感觉神经元。此外,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病毒感染嗅球神经元的证据。相反,支柱细胞(sustentacular cell)是它在嗅觉上皮的主要靶细胞类型。

2021-11-30

Omicron: 病毒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变异?没必要恐慌,天塌不下来

 世卫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并向全世界拉响警报:将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世卫组织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由南非首次报告,初步研究表明,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Omicron被认为是迄今最凶猛的、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新冠变异毒株,目前,英国、美国、瑞士、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12-03

Cell:揭示哺乳动物自噬体形成机制,病毒可以破坏这种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自噬、炎症与代谢卓越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Vojo Deretic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绘制出了自噬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细节。在一项令人惊人的发现中,这些作者提供的证据显示,SARS-CoV-2感染可以破坏这一过程。

2021-11-30

南非医院数据揭示Omicron毒株有多危险:病例激增,呈年轻化,但死亡率、重症率暂未上升

 自11月24日,“最强”新冠突变株B.1.1529(即Omicron毒株)首次公开以来,引发了全球性关注,由于其刺突蛋白携带有大量的突变,且自南非发现首例Omicron病例以来,当地新冠感染病例急剧上升,令外界担忧它是不是最强新冠毒株?据最新消息,香港确诊了第四例Omicron突变体感染者,好在其仅在机场禁区停留,没有向社区进行扩散。英国目前也发

2021-12-09

做有价值的科研——走近王年爽,疫苗背后的中国科学家

   王年爽博士,结构生物学专家,抗击新冠一线科研工作者。1986年生于山东,2009年于中国海洋大学保送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新泉教授。2014年进入“结构指导的疫苗设计”开拓者Jason McLellan教授实验室从事冠状病毒研究工作。疫情发生后,王年爽设计的S-2P被应用在多种新冠疫苗中。王年爽很小的时

2021-10-29

美国FDA首次揭秘在审疫苗在5-11岁儿童的不良反应和保护力

   美国儿童新冠疫情有多严重?根据美国儿童学会(AAP)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10月14日,全美7,500万18岁以下儿童中,报告了617万COVID-19儿童感染者,占所有儿童的8.2%!仅上周,就有超过13万儿童感染了COVID-19。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盼望儿童疫苗久矣。尽管如此,针对疫苗数据的监督却丝毫不能放松。20

2021-11-01

突破!日本专家在猴子身上成功试验艾滋病疫苗

近日,日本国立生物医学创新、健康与营养研究所专家团队,成功在食蟹猴身上开展了艾滋病疫苗试验。

2021-11-16

快递是否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中疾控专家回应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快递传播新冠病毒(的条件),应该同时满足:第一,在收运快递的过程中被新冠病毒污染。第二,在收快递的时候,快递物品上面的新冠病毒还存活。第三,在接收快递时,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所以,预防快递传播新冠病毒,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设法避免污染:如中高风险地区暂停快递业务,暂不收取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