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冠病毒变体Omicron对大多数单克隆抗体有抗性,但新冠加强疫苗可中和这种变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Omicron变体对临床实践中用于预防高危人群患上严重疾病的单克隆抗体的敏感性,以及对以前感染过SARS-CoV-2或接种过疫苗的人血液中的抗体的敏感性。他们将Omicron变体的敏感性与Delta变体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他们证实Omicron变体对中和抗体的敏感性比Delta变体低得多。
以色列发现首例“新冠+流感”病毒双重感染病例
据英国镜报援引以色列当地媒体报道,近日,以色列报告了“Flurona”病毒首例病例,即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双重感染。患者是一名未接种疫苗的年轻孕妇。据悉,这名年轻的孕妇在以色列佩克提克瓦市Beilinson医院接受了检测,随后的结果显示其同时感染了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Beilinson医院表示,患者只出现相当轻微的疾病症状。流感和新冠肺
J Autoimmunity:科学家识别出奥密克戎突变毒株的特殊突变 或有望帮助开发靶向作用该新冠病毒突变毒株的新型疗法
来自密苏里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导致奥密克戎突变毒株变得具有较高感染率的高度流行的特殊突变。
Cell Stem Cell:新冠病毒可感染肾脏并导致组织疤痕形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荷兰拉德堡德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肾脏并导致组织疤痕形成。在受感染的肾脏中,疤痕组织的产生可能表明对肾脏预后的长期影响。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NSP14/NSP10 RNA修复复合物作为泛冠状病毒治疗靶点的研究
正如SARS-CoV-2大流行所强调的那样,人畜共患病冠状病毒蔓延到人类群体的风险要求开发泛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现有的抗病毒核糖核苷/核糖核苷酸类似物,如瑞德西韦,会被病毒校对核酸外切酶NSP14-NSP10复合物所降低。
《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刊发北京大学刘民教授团队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团队,近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发表了《全球新冠检测人群与确诊患者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的论文。通过对95篇论文、涉及新冠感染者3000万人的数据分析,发现新冠感染者中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超过40%。提示新冠防疫的艰难及出现疫情全面核酸筛查的必要性。刘民介绍,无症状感染
科学家识别出有望中和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新型抗体!
2021年12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题为“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overcome SARS-CoV-2 Omicron antigenic shift”的研究简报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能有效中和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和其
新冠病毒为何对婴幼儿伤害更小?
当父母的人都知道,婴儿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的抵抗力比成年人要低许多,没能有足够的抗体让病原体绕道走。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儿童似乎能免于发展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病毒对儿童的影响不像对成年人那么严重。许多传染性疾病,从常见的水痘和麻疹,到新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都存在类似
ACS子刊:新冠病毒N蛋白与α突触核蛋白相互作用,促进淀粉样纤维形成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至少在试管中,SARS-CoV-2的N蛋白与一种称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神经元蛋白相互作用,并加速淀粉样纤维的形成,而所形成的淀粉样纤维是与帕金森病有关的病理性蛋白束。
Science:首次遇到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影响对SARS-CoV-2变体的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通过疫苗接种或感染遇到的首个SARS-CoV-2刺突蛋白会影响他们随后对当前和未来的SARS-CoV-2变体的免疫反应。也就是说,它赋予的不同特性对保护免疫系统免受SARS-CoV-2变体感染的能力产生了影响,并且还影响了这种保护的衰减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