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修复酒精引起的DNA损伤的新机制
2020年3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修复由酒精降解产物引起的DNA损伤的新机制。这一发现突显了饮酒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lcohol-derived DNA crosslinks are repai
npj Regen Med:揭秘干细胞如何修复心脏病发作后带来的心脏组织损伤
2020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梅奥诊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机体心脏病发作后干细胞激活的心脏愈合机制,研究者发现,干细胞能将心肌组织恢复到心脏病发作之前的状况,这或许就为后期研究者阐明这些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图片来源:A
Nat Cancer:特殊实验性药物或能有效抑制化疗药物多柔比星所产生的心脏损伤效应
2020年3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常用的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往往会损伤心肌,有时候还会引发严重或致死性的心力衰竭,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斑马鱼和小鼠进行研究后发现,实验性药物BAI1或能有效抑制多柔比星对心脏的损伤效应,同时还不会降低其抗癌药效。图
J Neurosci:“重置”免疫细胞改善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恢复
根据最近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靶向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并减轻其慢性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为创伤性脑损伤(TBI)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Nat Commun:DNA损伤修复与DNA转录的协同作用
最近,来自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的Barbara van Loon博士等人在遗传信息修复方面有了新发现,该发现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Science子刊:靶向ASIC通道有可能减轻与黄疸相关的神经损伤
2020年2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胆红素(bilirubin)是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主要由血红蛋白转化而来。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当胆红素超过正常
Sci Adv:CRISPR基因编辑能够修复遗传性肝损伤
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在线发表的研究表明,一项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预防一中由数百种不同突变驱动的遗传性肝病的发生,并改善了小鼠的临床症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前途的CRISPR工具可以潜在地治疗因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缺乏以及其它同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导致的罕见代谢尿素循环异常的患者。
Science: 关键酶分子调控NASH中的肝损伤
在美国,多达12%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是一种恶性疾病,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NASH发病过程中肝细胞死亡的分子途径,并有效抑制了NASH小鼠模型中的肝损伤严重性。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塑料助剂可导致DNA损伤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缩写,一种增加塑料柔韧性的化学添加剂)会增加健康风险,其中包括出生缺陷和男性不育等生殖疾病。但目前尚不清楚DEHP对人体的确切影响以及安全接触量。美国联邦及各州的相关机构在法律层面对儿童玩具、食品包装、饮用水等物品中的DEHP和其他邻苯二甲酸盐的含量进行了限制,但DEHP仍应用在医疗器械、雨具和洗发水等
中国科学家发现2019-nCoV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原因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鉴定出的冠状病毒2019-nCoV已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ACE2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的宿主细胞受体,最近已在介导2019-nCoV感染中得到证明。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因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低氧血症,改为“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