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天真!

2019年4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痴呆症是一种残忍的疾病,它夺去了人们的记忆、判断力和身份。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新的痴呆症药物的临床试验都失败了——最新的是Biogen的药物aducanumab。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大多数人的最大希望就是从一开始就避免患上痴呆症。图片来源:http://cn.bing.com痴呆症的一个特征是认知能力下降。

2019-04-02

FCIM:抗菌导管涂层有助于抵抗感染

2019年3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血管内导管的新型抗菌涂层,有朝一日可以帮助预防血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这些感染是医院,医疗保健提供者以及最重要的患者的主要负担,”布朗的工程助理教授,一篇描述这项工作的新论文的通讯作者Anita Shukla说。 “我们想开发一种能够杀死浮游[自由漂浮]细菌并防止表面细菌定植的涂层。我们收集的最初数据表明,

2019-03-09

新型抗菌药VT-1161启动第3个III期研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

2019年02月28日/生物谷BIOON/--Mycovia Pharma是一家专注于开发针对女性健康和皮肤病的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启动一项新的III期临床研究ultraVIOLET,评估先导候选药物VT-1161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当前的标准护理药物氟康唑(fluconazole)进行疗效对比。Mycovia公司已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2019-02-28

争议中的硝基呋喃类抗菌药 被药监局下了一剂猛药

 近日,NMPA在公告中指出: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再评价,认为含呋喃唑酮复方制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获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含呋喃唑酮复方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含呋喃唑酮复方制剂硝基呋喃类抗菌药是一类重要的人工合成广谱抗菌药,主要包括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它酮和呋喃妥因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

2019-02-19

屡遭安全性拷问的氟喹诺酮类抗菌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类型的细菌性肺炎,这类药物的益处大于风险,它们应该作为一种重要治疗选择。2018年12月21日,美国FDA警告称,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主动脉破损风险较高。具体地说:风险增加的人群包括有主动脉或其它血管阻塞或动脉瘤史、高血压、某些涉及血管改变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根据FDA这份关于主动脉破损风险增加的新警告,医师应该谨慎

2019-01-04

9万人数据分析表明,宅还得怪基因

 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缺乏身体活动是全球十大死亡风险因素之一,是多种常见疾病(例如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全球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近期一些研究还显示,睡眠时间长短与心脏病、代谢疾病和精神障碍也有关系。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集结机器学习、遗传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十分详尽的全基因组关联分

2018-12-20

Nature:癌细胞狡猾!华人学者发现它们竟会放出“无人机”,麻痹免疫系统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磅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徐小威教授与郭巍教授的主导下,一支跨国科研团队发现了癌细胞不可思议的狡猾一面——为了抑制免疫系统,它们竟会放出“无人机”去远程干扰免疫细胞的活性!我们知道,免疫疗法是最近兴起的重磅抗癌疗法。它所针对的是PD-1/PD-L1通路。PD-L1是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分子,它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这些癌细胞往

2018-11-21

“多元干预策略对基层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的影响”项目启动

2018年10月29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抗耐药评价专委会”)联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以下简称“初保基金会”)共同发起“多元干预策略对基层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的影响”项目在广东韶关正式启动。该项目将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相关

2018-11-02

利用赫兹微流控芯片进行溶液测量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非线性光学晶体芯片(NLOC),将太赫兹光波与微流控装置结合,并充分利用了太赫兹光源与微通道内被测物质溶液的紧密近场性。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APLPhotonics杂志上。“采用这项技术,即便样本少于一纳升,我们也可以探测出几飞克分子的溶液浓度,”通讯作者MasayoshiTonouch

2018-07-20

纽约时报深度长文:我们的癌症精准医学观念狭隘了吗?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癌症基因层面的本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带来新的癌症疗法?最近,《众病之王:癌症传》的作者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博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名为“The Search for Cancer Treatment Beyond Mutant-Hunting”的文章,向读者们分享了他关于癌症的最新思考,把基因突变和测序在癌

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