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ecular Psychiatry:我国科学家揭示压力应激导致焦虑与代谢异常的神经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钙离子通道蛋白Cav3.1驱动的VMH神经元簇状放电在控制焦虑样行为和能量消耗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治疗慢性压力诱导的情绪障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2-04-10

剑桥团队首次证实:每周2.5小时的快步走可以大幅降低抑郁症风险

这项荟萃分析发现,身体活动与抑郁症发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2022-04-18

Nature子刊:蘑菇毒素可增加大脑连接,治疗严重抑郁

虽然这些发现令人鼓舞,但此前评估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症的试验是在受控的临床条件下进行的,使用的是在实验室中配置的受规管剂量

2022-04-13

Molecular Psychiatry:揭示压力应激导致焦虑与代谢异常的神经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杨帆课题组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题为Cav3.1-driven bursting firing in 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eurons exerts dual control of anxiety-like behavior

2022-03-28

JAMA Psychiatry:年轻人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会增加日后痴呆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研究告诉我们,精神(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需要被呵护。根据最近一次中国覆盖31个省区市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群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6.8%,12个月患病率是3.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按这个患病率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而焦虑障碍患病率在调查的七大类精神障碍中最高,成人终生患病率达7.

2022-03-02

Nature: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影响大脑活动并导致焦虑行为!

动物行为受环境中各种感官和分子因素的影响。胃肠道是受环境分子影响的一个主要部位,在这里,饮食成分被微生物群化学转化,肠道衍生的代谢物扩散到包括大脑在内的所有器官。前期研究表明,在小鼠中,肠道微生物群影响行为,调节肠道和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产生,并影响大脑发育和髓鞘形成模式。目前,尽管介导肠-脑相互作用在体液或神经元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2022-03-24

Science: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抗抑郁分子

  裸盖菇素是从毒蘑菇中提取的天然致幻剂,多项研究证实其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潜力,并于2019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治疗重度抑郁症和药物抵抗性抑郁症的突破性疗法,然而如何将抗抑郁作用与致幻作用分离尚存在难点。我国科学家基于致幻剂与受体的作用机制研发出一类无致幻作用的新型抗抑郁分子,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标题为“Str

2022-03-01

重度抑郁症(MDD)新药!Sage/渤健zuranolone联用标准抗抑郁药物启动治疗:服药3天,迅速缓解抑郁症状!

zuranolone是一种口服神经活性类固醇(NAS)GABAA受体阳性变构调节剂(PAM)。

2022-02-17

Nature:焦虑竟来源于肠道菌群?脑肠轴再添力证,人体临床试验已开展

  在现代社会,焦虑似乎无处不在,工作焦虑、肥胖焦虑和感情焦虑,这些大大小小的焦虑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但你是否思考过,你为什么会产生焦虑这种感觉,导致焦虑的源头又有哪些?近日,加州理工学院 Sarkis Mazmanian 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gut-derived metabolite alters brain

2022-02-24

Nature子刊:抑郁症或与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有关

来自哈佛Broad研究院和MIT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较低频率的抑郁症发作或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降低34%以及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33%有关,这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和基因遗传易感性无关。

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