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医学》:斯坦福团队确定6种抑郁症生物型,有助于抑郁症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过临床验证的定量方法来解析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生物学异质性,代表了一种推进精神病学精准治疗的有潜力的方法。

2024-06-24

崔一卉团队揭示“压力感应细胞”在慢性压力动物的抑郁情绪发生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崔一卉团队揭示了mLH与LHbM中各自存在一小群压力编码的“起始细胞”,构成了整条LH-LHb环路中的核心功能单位,在慢性压力过程中主导了抑郁的发生。

2024-10-16

Science:胡海岚团队阐明氯胺酮作为快速抗抑郁药物的脑区特异性作用机制

这项研究首先发现了氯胺酮的脑区特异性作用和状态依赖的特点,继而给出了一个统一的机制解释。从药物特性的角度出发,为氯胺酮的抗抑郁机制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2024-08-12

这一个基因的缺失会同时导致肥胖和产后抑郁症!Cell:TRPC5基因变异——肥胖症与产后抑郁症背后的隐秘纽带

实验结果显示,携带有TRPC5突变的雄性小鼠,在高脂饮食下体重迅速攀升,同时表现出焦虑、过度兴奋及社交能力减弱。而携带有相同基因突变的雌性小鼠,则在产后展现出类似抑郁症的行为,母子互动深受影响。

2024-07-18

最新18万人研究:“甜食爱好者”更易得抑郁、糖尿病及中风,且每天仅多摄入1g糖,也会加速身体衰老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甜食和含糖饮料或许能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它们也正在悄悄侵蚀我们的健康,正如研究数据所显示的,爱吃甜食不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糖尿病以及中风,还会看上去显老!

2024-11-22

Nature:蛤蟆毒液竟能治疗抑郁、焦虑,抗抑郁、焦虑研究迎来重大突破

这些发现阐明了5-MeO-DMT类致幻剂调节哺乳动物大脑受体的方式,并为开发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提供了的潜在途径。

2024-05-13

使用社交媒体有助于降低抑郁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活动不仅能够预防老年群体无抑郁症状个体发展出抑郁症,还能帮助已有抑郁症状的个体缓解症状

2024-10-16

《自然·精神卫生》:首个纵向分析揭示不同多巴胺能药物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效果!

研究首次纵向分析了不同类型PD多巴胺能药物对抑郁症不同症状的治疗效果,发现多巴胺能药物与抑郁症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可分离关联。

2024-07-23

上海交大团队发现,进食节律被破坏,或增加抑郁和焦虑风险

这项研究表明,进餐时间、进食窗口期和饮食时差都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变化有关,强调了制定相应支持性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必要性,有助于减轻轮班工作和不规律工作时间对工作人员精神健康的不利影响。

2024-08-09

《JAMA·精神病学》:超百万人分析,童年时期搬家2次以上与成年后抑郁风险升高61%有关

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生活在收入较低社区的儿童成年后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并且无论社区收入状况如何变化,童年时期的搬家经历都与成年后抑郁症发生率增加有关。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