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MA:降低房颤女性卒中风险仍需新策略

5月9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无论女性房颤患者是否服用华法林或风险特征如何,其卒中风险均高于男性。 既往多项有关房颤患者的研究表明,女性卒中风险比男性高40%~70%。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人推测可能与女性较少接受华法林预防治疗有关。

2012-11-18

FDA: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决奈达隆后死亡率高

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要求严格按照已批准的适应证使用决奈达隆,即仅限用于治疗非持续性房颤。原因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决奈达隆治疗后,死亡和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FDA在12月19日发布的声明中指出,已经完成了对2009年7月获准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决奈达隆(Multaq,赛诺菲-安万特)的安全性审查。

2012-02-03

ROCKET-AF:对于房颤患者利伐沙班不劣于华法林

一项大型临床试验显示,对于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或大的栓塞,利伐沙班不劣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该项研究已于2011年8月10日在线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

2011-10-09

拜瑞妥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房颤者发生脑中风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日前发布公告称,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口服药物拜瑞妥已被批准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房颤引发的血栓可以运行到大脑,进而阻止血液流动并导致可以致残的卒中发生。”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官员诺曼·斯托克布里奇说,“拜瑞妥的获批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12-02-03

最大规模的实际临床环境中的全球性房颤登记研究启动

迪拜2012年5月3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于4月20日宣布启动GLORIATM房颤登记研究项目,这一项目将成为最大规模的在实际临床环境中考察长期口服抗栓治疗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AF)相关性卒中预防的全球性登记研究。

2012-05-07

Arch Intern Med:亚临床甲亢可增加冠心病死亡和房颤风险

4月23日,《内科学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内源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增加冠心病死亡、全因死亡和房颤风险。瑞士洛桑大学非卧床护理和社区医学系的Tinh-Hai Collet医生及其合作者报告,在促甲状腺素水平最低(<0.10 mIU/L)的患者中,风险增高最为显著。

2012-11-18

房颤增加5倍脑卒中风险 新一代抗凝药登陆中国

心血管流行病——房颤的卒中抗凝治疗不足的现状有望得以突破,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研制的新一代抗凝药物泰毕全(通用名:甲磺酸达比加群酯)日前正式在中国上市。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的房颤患病率为0.77%,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其有关。据统计,房颤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可怕的是引发相关性脑卒中。

2013-06-19

Stroke:随机试验中门诊心脏监护的心房颤动发现率小于预期

观察性研究提示:门诊心脏监护发现:5%-20%的新发卒中患者存在之前没有发现的心房颤动。对此,美国Weill Cornell医学院神经学与神经科学系的Hooman Kamel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7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随机试验中心房颤动的发现率小于预期,机会性心律失常常见,监护的依从性欠佳。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的试验性研究。

2012-12-15

CIRCEP:非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临床预后仍不理想

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一种有效地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近年来,导管消融的适应症已扩展到非阵发性房颤患者,但是目前还缺乏非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长期成功率的数据,该项研究旨在调查非持续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预后。

2012-12-19

英国NICE发布最终治疗指南——推荐利伐沙班治疗房颤

2012年5月23日,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发布最终治疗指南,推荐利伐沙班(rivaroxaban)(商品名:拜瑞妥(Xarelto),拜耳医药保健)作为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患者预防中风及全身性栓塞的药物选项。

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