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突变的氨基酸残基数德尔塔的2.4倍

  来自意大利罗马耶稣儿童医院的多模式医学实验室公布了全球首张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Omicron(奥密克戎)的图片。研究人员表示,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奥密克戎更危险,而是意味着病毒为了更加适应人类物种,产生了另一种突变。进一步的研究将告诉我们这种适应是中性的不那么危险的,还是更危险的。截至北京时间上午十点,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捷克共和

2021-11-29

Nature:我们如何学会学习的?科学家给出明确答案!

来自纽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后发现,旨在专注于重要事物而忽略分心的认知训练或能增强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使得机体能够学会如何去学习。

2021-11-18

ciRS-7肾细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环状rna是一类新的非编码rna,在肾细胞癌(R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ciRS-7在RCC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作用尚不清楚。

2021-11-23

STK3通过激活Ras-MAPK介导的细胞周期进程促进胃癌的发生,一种独立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胃癌(GC)长期以来一直是癌症的主要负担。2020年,它造成全球1089,103例新病例和768,793例死亡,东亚地区新增病例超过656,349例,死亡435,211人。值得注意的是,河马途径显示了关键的肿瘤抑制功能,并且经常在GC中调节失调。

2021-11-29

科学家开发出高密度液相生物芯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与相关企业组成联合研究小组,开发出可以取代固相芯片的高密度靶向测序-液相芯片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育种(Molecular Breeding)》等期刊上。生物芯片作为制约生物育种的关键技术,从源头上决定了种业科技水平和国家粮食安全。长期以来,我国依赖跨国公司进行高密度固相芯片的设计、

2021-10-24

Nature子刊:重大发现,抑郁症与生俱来的

 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饮食和睡眠差等症状,抑郁症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关,死亡率也较高。迄今,并不清楚抑郁症的病因。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种类多样,形态和功能复杂各异,中间神经元发育异常和人类精神类疾病,例如自闭症和抑郁症等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

2021-11-11

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发现第三针新冠异源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安全有效的

  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Recombinant protein subunit vaccine booster following two-dose inactivated vaccines dramatically enhanced anti-RBD responses and neutrali

2021-11-27

晚上10:00至10:59最佳入睡时间!睡得太早太晚都会增加疾病风险!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存在着内部生物钟,它是一种无形的“时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决定,有助于人体身心功能的调节。由生物体内源性生物钟所产生的昼夜节律有着非常强的规律性,如果不按照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体会感受到疲劳和不舒适。长此以往,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很多研究表明,作息时间紊乱会打破人体内部生物钟,

2021-11-15

由 EGF-JNK-HECTD1 信号驱动的 BIRC6 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的疾病。由于缺乏靶向治疗方法和患者预后差,人们努力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来治疗TNBC患者。

2021-11-24

《Science》子刊:首次发现失眠致命性脑动脉瘤破裂的潜在危险因素

  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81%的中国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16%的人几乎每天熬夜“爆肝”。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面对日常的生活压力或精神压力,到了晚上要么睡不着,要么舍不得睡觉。另一方面,全世界超过3%的成年人患有未破裂的脑血管畸形,称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大多数终生不异变,大约2.5%的颅内动脉瘤会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

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