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发现,一种糖酶缺陷基因或会让产生减少食欲、增加新陈代谢的分子

这几年健康饮食的新风尚变成“控糖”了。道理咱都懂,糖,特别是那些精制加工糖,确实对健康有一些负面影响。不过糖那甜甜的滋味确实也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幸福。如果有个基因能让人光品尝糖的甜蜜、不吸收糖的热量,那可真是美极了。别说,这种基因的确存在。最近,北欧的科学团队在6551名格陵兰人中发现,一种糖酶基因的缺陷携带者明显更加健康,BMI、体重、体脂率和胆固醇水平都

2022-01-08

Nat Biotechnol:新型先导编辑系统可在细胞中插入完整的序列

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首次开发于2019年,是一种在人类细胞中进行广泛的基因编辑的精确方法,包括小型替换、插入和缺失。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版本的先导编辑:双先导编辑(twin prime editing, twinPE),它可以整入或置換出基因大小的DNA序列。

2021-12-19

柳叶刀:全球青年癌症负担公布,每年致死40万

  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相对于老年人,年轻癌症患者往往被忽略,然而,近年来研究数据表明,癌症正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人的癌症发病率近些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球多中心研究人员联合在《柳叶刀》子刊" Lancet Oncology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gl

2021-12-11

美国疾控中心推荐葛兰素史克Shingrix(欣安立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成年人群!

Shingrix于2020年6月在中国获批,用于50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

2021-10-29

随访12年的研究发现,60岁及以上老年静息心率≥80次/分钟与痴呆症风险增加55%有关丨

  大家平时会关注自己的静息心率吗?就是完全放松的非运动状态下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健康指标,不止一项研究表明,静息心率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甚至比传统的风险因素影响更大,而心血管疾病又是痴呆症的已知风险因素,那么,静息心率升高是不是也与痴呆症有关联呢?最近发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杂

2021-12-22

47万数据显示,哮喘等特定类型免疫介导疾病,与受累部位乃至全身癌症发病风险上升有关

  最近哈佛大学团队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研究显示: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47万名参与者的数据显示,患有任何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都与癌症发病风险上升8%有关。其中一些特定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甚至与发病部位、受累器官发生癌症风险上升超过40倍有关!而且患病部位周围器官、乃至全身的癌症发病风险也会被拉升[1]。看来

2021-12-22

美国疾控中心暂时推荐默沙东Vaxneuvance(114)-Pneumovax23序贯方案:用于适当成年人群!

Vaxneuvance于今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该疫苗由来自15种血清型的肺炎球菌多糖与CRM197载体蛋白结合而成,包括22F和33F血清型。

2021-10-22

欧盟批准罗氏抗炎药Actemra/RoActemra(托珠单抗):治疗严重COVID-19成患者!

Actemra/RoActemra(托珠单抗)是一款IL-6受体抑制剂,可阻断IL-6的促炎作用。

2021-12-14

Nature子刊: 奎尼卡林-酪蛋白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耐药

化疗耐药性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时间的强化化疗往往无法根除白血病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受到骨髓利基的保护,可能会导致复发。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克服化疗耐药性。

2021-12-08

全球首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问世,AI 立了大功

  在我们眼中,机器人从来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以让机器人既强壮又灵活。而现在,一种新型异种机器人已经诞生,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款可自我繁衍的活体机器人,它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固有印象,并且有望在未来为外伤、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这项研究成果以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