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史安利会长:肿瘤化管理亟需资源整合,联动多方,实现肿瘤患者全程关爱

  随着肿瘤诊疗水平和治疗方案的不断突破与创新,肿瘤已成为慢性病,其长期康复管理在肿瘤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2021-09-16

国家卫健委:要从严从紧落实各项措施

“截至目前,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连续19天上升,我国面临短时间内多源多点发生疫情的复杂局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当前疫情形势,要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压实四方责任,强化外防输入,落实高风险人员封闭管理、高风险环境和物品消杀等措施,加强风险人群区域协查、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坚决彻底做好重点人员的集中隔

2021-08-19

殷咏梅教授:以全程关爱为核心,共建多学科体系,贯通院内外诊疗,推进肿瘤化管理

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已经从单纯的治疗向慢病管理的方向发展,同时患者对生存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挖掘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探讨患者全程关爱,构建多学科体系和院内外高效协同,实现患者的长生存,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生起着带头作用。

2021-08-26

让中医药抗疫成果的“三方三药”在变异病毒中发挥作用

当前,全球疫情上升迅速,疫情输入风险加大。近期,多地机场、口岸、定点医院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并造成一定范围扩散。截至8月4日上午9时,有17个省份报告现有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全国现有中高风险地区144个,为常态化防控以来最多。中医药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大优势,在湖北疫情时发挥了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的积极作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

2021-08-09

Science:呼吁全球做出历史性抉择室内气溶胶传播呼吸系统感染疾病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近代史经历的一场重大灾难,目前形势仍不乐观,未来走向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虽然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展开,但有效的物理防控仍然是遏制疫情蔓延的重要举措。作为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一直受到争议。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3月官方宣布空气不传播新冠肺炎。随后,来自全球36名顶级科学家组织239名相关领域科学家呼吁世界相关机构

2021-06-01

世卫组织授予北京社区卫生专家吴浩“世川卫生奖”

  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第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授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世川卫生奖”,以表彰其在全科医学、初级卫生保健、社区防控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吴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曾作为社区卫生防控专家参与武汉、喀什、北京、天津、石家庄、瑞丽、营口等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我是中国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代表,这个荣誉不仅仅是给我的。

2021-05-29

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第八版)》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全面总结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全国疫情形势变化及研究进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完善总体防控要求完善外防输入政策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和物品疫情防控。强调加强重点时段、

2021-05-14

刘民教授团队发表我国首个COVID-19聚集性疫情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日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团队关于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该指标体系为我国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我国疫情防控始终面临着“外防输入”的压力。

2021-05-16

生物安全法: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国际合作网络

  生物安全法15日正式施行。该法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设立“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专章。其中规定,国家加强国境、口岸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联合防控能力建设,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尽早发现、控制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根据该法,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是指中国境内首次出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再次发生,或者突

2021-04-15

吴一龙教授:肺癌化和长生存已经不远

  近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举办、即将以全球虚拟会议形式在线上召开的第21届世界肺癌大会,率先在官网披露了研究摘要,届时还将设置11个OA(口头报告)专场公布多项重磅肺癌研究数据。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数约为81.6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3位患者确诊肺癌!肺癌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也让人们对肺癌治疗新突破更加关注和期待。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