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CS:微型DNA探测能够提高癌症检测准确度

2019年11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一种新的,使用由DNA制成的微小电路可以通过其表面上的分子特征来识别癌细胞。 在这项研究中,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相互作用的合成DNA链形成了简单的电路,这些合成DNA链比人的头发细了数万倍。 与计算机中的电路不同,这些电路通过附着到细胞外部并分析细胞表明特异性高表达的分子标记。如果电路找到目标,它会发出一

2019-11-24

复旦科学家发明仿生纤维传感 可实时监测人体

 复旦大学科学家研发一种可注射的纤维状生物传感器,植入后该传感器就像毛发一般附在皮肤表面,纤细柔软并可以实现对体内多种化学物质的长期、实时监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人生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及其带来的个体化医疗受到关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可用于监测特定化学物质,在可穿戴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据介绍,现有的可植入式传感器因其材料本身模量大,存在刚性器件和

2019-11-18

科学家利用单细胞基因振荡检测到哺乳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变异性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科研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variability in the mammalian gut captured by a single-cell synthetic oscillator”的文章,利用单细胞基因振荡器检测到哺乳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变异性。基因振荡器是基于一种人工合成的震荡性基因回路而开

2019-11-06

美国FDA批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激素宫内避孕(IUD)——Liletta!

2019年10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艾尔建(Allergan)与全球非营利女性保健医药公司Medicines360近日联合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Lilett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52mg)的一份补充新药申请(sNDA),将该产品用于避孕的持续使用时间延长至6年。值得一提的是,Litetta是美国市场获FDA批准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款激素宫内节育器(IUD),也

2019-10-29

研究揭示碱基编辑的效能差异并构建可编辑致病突变数据库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力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佳研究组通过合作,系统揭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基因组碱基编辑器(baseeditor)的效能差异,并进一步构建了可利用20种已报道碱基编辑器进行编辑的人类疾病相关单碱基突变位点的数据库(BEable-GPS, Base Editable prediction of Global Pathogenic SNVs),相关成

2019-10-26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微型“血栓探测

 把一块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仅有正常血管十分之一厚的柔性传感器,将其贴在血管或心脏周围,就可在体外设备清晰记录血栓形成初期、中期和末期全身血压的细微变化,精准确定血栓位置。记者11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冯章启教授课题组原创的这项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已完成动物临床医学评价,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对这

2019-10-12

GSK单吸入三联疗法Trelegy Ellipta(FF/UMEC/VI)在美国提交新适应症申请!

2019年10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与合作伙伴Innoviva近日联合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一份补充新药申请(sNDA),寻求批准每日一次的单吸入器三联疗法Trelegy Ellipta(fluticasone furoate/umeclidinium/vilanterol,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FF/UMEC/VI

2019-10-13

嵩馥童嵩珍:心因性方案在质性ED中不可或缺

 近日,由台湾男性学医学会、台湾性功能障碍咨询暨训练委员会 (Taiwan SDACT) 、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男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Erectile Dysfunction Forum: What’s the Difference in Diverse Population”(勃起功能障碍论坛:不同人群不同方式)学术研讨会在台中林酒店举行,十多位泌尿外科专业医师及男性学会部分会员参会,嵩

2019-10-09

揭秘T细胞力学传感的精细化结构

2019年9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T细胞在细胞膜上有着特殊的T细胞受体(TCRs),其能帮助识别表达异常蛋白片段的功能异常细胞,如果发生癌症或感染,这类异常就会发生;当TCRs识别到这些异常肽类时,受体就会被激活同时也会几乎T细胞来破坏或抑制异常细胞的进展,这类T细胞反应常常会被抗癌临床疗法所调节,TCRs就是研究人员非常感兴趣的受体,因为其异常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

2019-09-23

Nat Biotechnol:构建出具有自我编辑活性的DNA碱基编辑

2019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2016年,Komor等人利用16个碱基长的XTEN接头(XTEN linker)将大鼠胞苷脱氨酶APOBEC1与dCas9连接在一起,从而构建出第一代碱基编辑器(BE1)。BE1表现出大约5个核苷酸的活性窗口(activity window):靶位点4~8。为了增加体内编辑效率,第二代碱基编辑器(BE2)系统除了将胞苷脱氨酶与dCas9连接在一起之

201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