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国家卫健委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2019年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上正式发布了《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实行分级管理。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管理,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生物医学新技术风险等级目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
Nat Struc Mol Bio:DNA的3D重构对繁殖后代的意义
2019年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父代到子代,遗传信息的传递需要在精子中仔细包装DNA。 但是,这种包装DNA的方式尚不清楚。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新技术揭示成熟雄性生殖细胞中DNA的三维组织,揭示了发育的关键时期,有助于解释父亲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在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生殖生物学家发表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将DNA包装到精子中之前,会进行D
抗体群的智慧:Abcam数据共享和构建共识的目的和意义
“不轻信他人之言。”英国皇家学会自 1660 年以来就一直用这句名言激励着科学家。它将实验和事实——能验证的事实——摆在中心位置。但是当我们尝试验证却失败呢?甚至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话”呢?这是许多借助抗体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所面临的困境。业内人士都知道,抗体会因为实验室、供应商的不同而不同,甚至批次间都存在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抗体供应商 Abcam 建议研究人员考虑另一种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HIV疫苗!
2018年12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克服此前HIV疫苗开发的技术障碍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HIV候选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疫苗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一种强大的抗HIV抗体反应;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疫苗策略的开发基于HIV的包膜蛋白Env,此前研究人员很难利用Env蛋白开发刺激机体出现特
研究发现蛋白酶水解细菌受体的过程和适应意义
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感知外界刺激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细胞内膜上的受体监测环境信号。其中,受体组氨酸激酶以蛋白可逆磷酸化方式(磷酸化-脱磷酸化)完成环境信号的跨膜传递和信号转导,发挥着类似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因而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为细菌的“智商(IQ)”。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钱韦研究组在国际上率先发现细菌周质空间蛋白酶以不可逆、高度特异的方式修饰细菌的“IQ
医疗AI的真意义与数据瓶颈 | 华兴医疗观点
导语:在上周结束的第六届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上,包括香港致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肇越、Novocure执行董事长 William F Doyle、Ansun Biopharma首席执行官唐南珊、药明明码首席数字官顾延、药明巨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怡平,以及歌礼制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等在内的近百位重磅嘉宾上台发表演讲、讨论分享。论坛嘉宾Artur Kadurin | Insilic
Science子刊:魏文毅发现DNA能与泛素结合 对DNA修复意义重大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这一重要生物学机制。上面这串文字虽然看似复杂,但却很好理解:如果把蛋白比作是细胞内的快递包裹,“泛素”就是包裹上的特殊二维码。当细胞“扫”到这个二维码,就会降解相应的蛋白,维持细胞内的动态平衡。正是由于泛素化在蛋白质平衡中的作用太过关键,许多研究泛素的学者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蛋白质上。但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魏文毅教授
“可控性”与“意义”帮助女性避免出现焦虑情绪
2018年4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由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成果,对生活的控制以及生活的意义会降低人们患焦虑紊乱的风险。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BMJ open》杂志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上述特征的女性更加不容易患焦虑症,尽管其生活的环境十分压抑。然而,如果丧失了对生活的控制感以及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之后,女性则容易发生焦虑的症状。这项研究帮助研究者们开发新型的疗法克服女
Plos One:3D纳米环境对于癌症研究的意义
2018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Okayama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3D纳米基质的技术揭示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该环境中呈现出类似于癌症干细胞的特性。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Plos One》杂志上。该结果表明纳米环境能够促进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类似于肿瘤的聚集以及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实验中细胞往往在二维的基质中培养,尽管细胞能够在培养皿中牢固地贴付,但这一现象会掩盖真实环境中
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在稳定30年后都还可能进展成为癌症!
2018年1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病人即使在病情稳定30年后也有发展成为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癌症的风险。这个发现来自近日一项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是一种血液中出现异常的单克隆蛋白的疾病。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通常不会带来问题,但是也可能随着时间发展成为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