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Psychiatry:深海鱼油Omega-3新功能:振奋情绪

发表在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omega-3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对有高炎症水平的重度抑郁症(MDD)患者,有振奋情绪的作用。

2015-05-18

想发泄情绪5种方式最科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亚历山大的社会中。在重压之下,人们总是需要某些方法来处理自己的情绪的,或发泄,或倾诉,或运动,或哭泣……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总需要一个渠道来疏导这些压力与负面情绪。然而,在很多时候,人们面

2015-03-26

人情冷暖源自情绪好恶

“换位思考”对现代社会人们和睦相处至关重要。但由于社会压力增大,人们更自我也更冷漠,对他人更缺乏同情。近日,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冷漠与人们的情绪好恶有极大的关系。 当评价周边的世界和周围的人时,我们通常会以自己为准绳,将自我的情绪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尽管认知学对这种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但从情绪的角度如何理解这一现象还知之甚少。

2015-03-26

日本研究发现悲伤乐曲易激发积极情绪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舒缓的悲伤乐曲容易令人想起浪漫的场景,从而激发积极情绪。这解释了人们为何爱听悲伤的乐曲。 东京大学艺术与理研脑科学研究所的川上爱和同事征募44名志愿者,让他们听几首或悲伤或欢快的乐曲。 通常情况下,大调乐曲比较明亮、欢快,小调相对委婉、哀伤。

2015-03-26

空气污染加重人们的焦虑情绪

一项大型的观察式研究发现:细微颗粒物空气污染能够加重焦虑症的症状,而不论是否存在其他主要的因素。

2015-03-30

科学家成功“改写”实验鼠情绪记忆

人为改变记忆,不只是科幻热衷的主题,也是科学研究热点。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7日刊登最新研究报告称,科研人员成功“改写”了实验鼠的情绪记忆,希望未来可将此技术用于治疗相关心理疾病。

2015-03-26

Science:改变人类情绪的药物也会改变鱼的行为

据一项对欧洲野生鲈鱼的研究,在被排泄、冲刷并在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之后而最终出现在全世界水道中的医疗用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对生态的影响。Tomas Brodin及其来自瑞典Ume大学的同事发现,当这些鲈鱼接触了被称作去甲羟安定的减缓焦虑的药物之后,它们的进食速度加快了、胆子变大了而且变得较不合群。 这种精神病科的药物被用来治疗人类的焦虑症。

2013-03-14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患者表现出异常的面孔情绪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社会认知功能缺损是面孔情绪识别异常,其异常程度也是病人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决定因子。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存在几个方法学上的问题:首先,被试常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于早期发病病人或者疾病潜伏期个体的探讨;其次,对普通人而言,面孔情绪识别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信息的影响,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情境信息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面孔情绪识别的;最后,面孔情绪识别是一个动态化过程...

2013-06-05

: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阿片类物质戒断引起的负性情绪记忆是强迫性用药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原因。上海药物所刘景根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Actin重排)是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深入地研究了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引起负性情绪记忆的分子机制。 研究工作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能够使活性调节的突触骨架相关蛋白(Arc)向突触转运。突触上Arc水平增加能够促使突触膜上AMPA受体内吞。

2012-11-18

:药物所研究人员发现吗啡戒断负性情绪消退学习的表观遗传机制

10月4日, 《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题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录参与吗啡条件性戒断负性情绪的消退学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腹内侧前额皮层(vmPFC)表观遗传机制参与急性吗啡条件性戒断大鼠的消退学习过程。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