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也有性别?还可以控制神经元的反应,从而控制行为!
2018年3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揭示了生物学性别如何影响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并使雄性和雌性对相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发现将为揭示不同性别在神经发育、行为和对疾病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带来曙光。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尽管本质上雌雄的神经系统是相同的
II期数据喜乐参半 AM-Pharma脓毒症药物仍决定继续研发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那就是人类已经几乎对所有疾病有了良好的应对措施。然而,这一认识可以说是大错特错。以脓毒症为例,近年来医药领域对于败血症新药的研发仍然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过如今这一窘境有望被来自荷兰的生物医药公司AM-Pharma打破。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由败血症引发的急性肾损伤(AKI)的药物——重组碱性磷酸酶(recAP)疗法让研究人员看到了新的希望。
Communications Biology:为什么会有两种性别?可能仅仅是一个基因的差别!
2018年3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上的新研究为揭示雌雄分化及性染色体进化的最初阶段带来了曙光,研究人员发现两种性别的遗传起源出乎意料的简单。图片来源:Hiroko Kawai-Toyooka, University of TokyoJames Umen博士是唐纳德植物科学中心的Joseph Varner资深研究员,他属于
98%的人体肠道微生物组差异竟由环境决定!
2018年3月4日/生物谷BIOON/---关于与生俱来与后天培养(nature vs nurture)的问题延伸到了我们的微生物组(microbiome)---我们每个人携带的细菌(它们中的大多数是有益细菌)群体。接二连三的研究已发现我们的微生物组几乎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的每一个方面;它的微生物组成因人而异,而且可能是包括从体重增加到情绪在内的一切的关键因素。一些微生物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差异始于我
研究揭示H3K27me3修饰和DNA甲基化对胚胎命运决定过程中的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的合作论文,以Silencing of developmental genes by H3K27me3 and DNA methylation reflects the discrepant plasticity of embryonic and extraembryonic lineage
或将由病人自主决定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静脉滴注技术,允许手术患者自主控制麻醉剂丙泊酚的摄入量,以便控制自己手术中的清醒程度和术后苏醒过来的速度。不过,现阶段这一技术尚未正式投入使用。这项技术由诺丁汉大学医院信托基金会和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据英国《每日邮报》22日报道,目前已经有25名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自愿接受测试。手术时,患者于清醒状态下手持控制器,视需要按下控制器上的按钮,对
复旦大学揭示蛋白相变调控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定位的分子机制
细胞极性对于细胞的分化、发育与功能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破坏与肿瘤生成及转移密切相关。细胞极性建立的共性,是一些极性蛋白复合物被特异地招募到指定膜区域,并发生显着的局部聚集,然而具体机制仍未阐明。2月21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温文玉课题组题为《果蝇神经干细胞不对称分裂时Numb/Pon复合物的相变调控其底部聚集
Neuroimage:大脑结构决定人们对噪音的敏感性
2017年12月15日/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由来自赫尔辛基大学以及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热门对噪音的敏感度,即对待噪音的态度以及以及预测噪音的厌恶程度,与人们中枢听觉系统处理信号的方式有关。如今,研究者们则发现人们对噪音的敏感度是与大脑特定结构中灰质的体积有关,这些特定的结构与感觉声音信号以及情感处理等大脑活动有关。(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上述区
早在孕期就被决定
2017年12月7日/生物谷BIOON/---我们是否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决定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了?根据最近来自Padua大学的Umberto Castiello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用手的偏好性其实在受孕18周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通过对一些胚胎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者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到孩子在出生成长到9岁左右的时候其惯用手是左手还是右手。这一方法对于一些疾病的早期预测与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微妙的差异就能决定干细胞不同的分化命运!
2017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见到了一个名为GSK3的分子,不要以为你已经见过它们了;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两种相似形式的GSK3分子之间的重要差异,GSK3分子或许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糖尿病、癌症、阿尔兹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图片摘自: Xi Che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