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将有助心衰患者重获健康
缺血性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国际高峰 论坛媒体采访美国梅奥医疗集团专家 、麦迪舜医疗集团主席8月25日,由中国医学国际交流促进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缺血
Hypertension:董德利等心肌肥厚/心衰研究获进展
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可诱发病理性心肌肥厚。病理性心肌肥厚表现为心脏增大伴心肌细胞丢失和纤维化增加,最终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董德利教授课题组在心肌肥厚/心衰研究方面近来取得新进展。 董德利教授课题组近期发现骨形成蛋白-4(BMP-4)是治疗病理性心肌肥厚/心衰的新靶点。
白领小心“倒春寒”诱发心衰
春季的气温往往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气压变化较大,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患者极容易感冒,使原有的心脏病加重,甚至引起心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作“生命的绊脚石”。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下肢浮肿、乏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心脏病患者春季时应该留意心衰的各种蛛丝马迹,提防心衰的发生。
Lancet:空气污染致心衰住院和死亡增多
英国一项系统综述表明,空气污染可增加心衰所致住院和死亡,减轻污染则可预防心衰住院并节省大量医疗保健费用。论文7月9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 研究者对来自于12个国家的35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包括心衰在内的空气污染健康影响。
JAMA:脑利钠肽筛查或可减少心衰发生
爱尔兰一项研究表明,在心衰高危患者中,基于脑利钠肽(BNP)的筛查和协同治疗可降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心衰发生率。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此项研究共纳入1374例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4.8岁),并随机给予常规初级保健(对照组)或BNP筛查(干预组),平均随访4.2年。BNP≥50 pg/mL的干预组受试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协同治疗。
JAMA:联邦医保者的心衰住院率显著下降
据报道,在1998至2008年期间,与心衰有关的住院率在联邦医疗照顾保险的病人中有了大幅的下降,但在黑人男性中,这一下降的速度较低。在这一时期内的心衰1年死亡率也略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高水平。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心力衰竭(HF)是在美国任何医疗情况中所施加的疾病负担最重的情况之一,估计在2006年时有580万人经历过HF的情况。
Cell:科学家发现能够治疗心衰的新药
2013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发现了一条新的与心衰相关的分子通路,并发现药物JQ1能够阻断该分子通路保护心脏免受损伤。 与传统治疗心衰药物不同,JQ1直接作用与细胞的中枢,细胞核,保护细胞免受应激反应的损害。该研究为治疗心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相关研究发表在8月1日Cell杂志上。
The Lancet:空气污染增加心衰发病风险
空气污染与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其对心衰的影响目前还不甚明确。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Anoop S V Shah等对既往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以评估空气污染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入院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空气污染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The Lancet 7月的最新期刊上。
JACC: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心衰风险
NT-proBNP和cTnT是心肌发生应激和损伤后释放的生物标志物,两者水平与心衰发生风险相关,并且可被某些因素调节。但目前对影响这两者的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因素,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存在的老年人中的影响还不确定。鉴于此,来自马里兰大学心内科的ChristopherR.deFilipp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2月18日JACC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