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毒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杨课题组在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rum apolipoprotein A-I depletion is causative to silica nanoparticles-induced cardiovascular damage为题,发表
心脏代谢microrna与COVID-19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关系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可导致多器官损伤。血液中的MicroRNAs (miRNAs)反映了细胞激活和组织损伤。
mRNA 5-甲基胞嘧啶修饰的研究进展:检测、效应、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
5-甲基胞嘧啶(m5C)转录后修饰影响mRNA分子的成熟、稳定性和翻译。这些修饰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应激反应、肿瘤发生、肿瘤细胞迁移、胚胎发生和病毒复制。
放大进博效应 美敦力与多家医院达成脊柱智能导航机器人合作意向
2021 年 11 月 6 日,中国上海——美敦力携 MAZOR X 脊柱智能导航机器人再次登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现场同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代表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意向规模过亿元,加速这一承接进博会溢出和带动效应的创新成果在中国落地。
Cell Stem Cell: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的持续杀伤受线粒体翻译影响
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能够识别并摧毁癌细胞和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线粒体质量与CTL抗肿瘤活性相关,在CTL寻找、识别和杀伤目标时,线粒体如何参与这一过程尚不清楚。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0(USP30)是一种已知可抑制线粒体自噬的去泛素酶,在对单基因缺失小鼠的大规模筛选中被确定为CTL杀伤性的调节因子。近期,来自
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揭示心脏紊乱的机制
先天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由核纤层蛋白A/C(LMNA)编码基因遗传突变引起的多种先天性疾病之一。LMNA基因在大多数细胞类型中都具有活性,但对LMNA突变如何影响心脏等特定器官,同时又不影响其它大多数器官和组织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期,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多能干细胞发现了LMNA突变引起疾病表型的分子机制。该论文发
Cancer Research:癌症信号驱动癌症代谢:AKT和Warburg效应
Warburg效应,即某些细胞在氧气存在下将葡萄糖代谢为乳酸盐的倾向(也称为有氧糖酵解),长期以来在癌症和其他细胞增殖环境中被观察到。但只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在理解这种代谢转化发生的方式和原因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
Cell Stem Cell:揭示Hif-1a抑制心肌梗死后活性氧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阻止过度的瘢痕组装形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张任谦心脏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心脏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反应,这种保护性反应可以防止因缺氧而发生的过度瘢痕形成或者说心脏纤维化,从而限制心脏病发作后的损害。这些发现为研究为心脏病发作后心脏细胞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Cel
熬夜不睡,心脏崩溃!Nature 子刊:熬夜打乱心脏昼夜节律,增加猝死风险再添科学证据
在人体内,许多蛋白质的丰度表现出 24 小时的节律特征,即由细胞自主的昼夜节律机制调节,使其生理学功能与昼夜周期一致。这种蛋白质稳态允许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够最有效地利用生物能资源。但是,截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细胞内不同结构内的细胞蛋白浓度随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其中,心脏功能的每日节律多年来一直为人所知,并被认为是由白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