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破解辐射损伤遗传之谜!华人科学家发现,辐射所致的父系DNA损伤可遗传给第三代,导致第三代出现极高的死亡率

该项研究推进了人类对辐射损伤遗传机制的了解。同时,该文作者强调,社会应额外加强对男性辐射防护的关注度。尤其对于备孕期的男性,应避免接触包括辐射在内的任何致突变物质,并且受损的精子应避免用于人工授精。

2023-01-20

研究发现驯化选择水稻DNA寒害损伤修复机制及优异模块

 农作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温度需要具备优异耐受模块,品种设计需依赖细胞寒害感知防御“信号网络”“修复机制”的原理。

2023-01-15

杜克大学科学家发现,雄性动物的肾脏细胞对铁死亡更敏感、损伤修复能力弱

这项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个体的肾脏PT细胞对于铁死亡的敏感性不同,雌性个体肾脏PT细胞对于铁死亡抵抗性更强。

2023-02-03

Nature Chemical Biology:研发出修补线粒体损伤的小分子融合激动剂

这一针对S89机制的研究揭开了线粒体外膜融合调控的神秘面纱。S89的功效具有可逆和可控等特点,为具有多个同源基因的相关遗传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干预思路

2023-01-15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CDR1as通过控制miR-7的可获得性调节α-突触核蛋白介导的缺血性脑损伤

局灶性脑缺血迅速改变了几类非编码RNA(NcRNAs)的表达,包括环状RNAs(CircRNAs)、微小RNAs(MiRNAs)和长ncRNAs(LncRNAs)。

2023-01-30

Circulation:细胞重编程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后所造成的机体心脏纤维化

来自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帮助修复遭受慢性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损伤

2023-01-06

Research:中国科学家绘制出发育中心脏的脂质组蓝图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发育中的心脏的脂质组蓝图,其或有望帮助揭开心脏结构和代谢成熟背后的动态膜脂质特性。

2023-01-12

施雪涛团队开发人工白膜,修复阴茎损伤并恢复正常勃起功能

早在2020年6月,施雪涛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毛传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庚教授等就曾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利用干细胞及3D打印技术

2023-01-09

“一生好强”的卵子,为了后代,努力修复辐射损伤的精子DNA

人类近80%的遗传突变发生在父系生殖系,辐射损伤是造成精子突变的一大诱因。

2023-01-06

Nat Aging:增加核纤层蛋白C的水平有望延缓心脏衰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Adam Engl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于2022年12月22日在Nature Aging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有助于推进人们对心脏如何衰老的理解。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