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毒性不可忽略,是否要打第四针?张文宏解读
15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专访。他在采访中谈到中国的战疫经验时说有信心:“如果我们够快,防疫跑到病毒前面,就能赢得每一场动态清零的胜利。”张文宏表示,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视频连线中,
JITC:南京大学团队整合两种免疫疗法,重构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这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较少,且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使得T淋巴细胞耗竭,导致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减弱。科学家们将目光放在了溶瘤病毒身上。已经有研究表明溶瘤病毒疗法能够增加肿瘤特异性效应和记忆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因此,溶瘤病毒疗法也被认为是一种免疫疗法。虽然早在2015年溶瘤病毒疗法就正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微塑料暴露诱发水生态紊乱研究取得进展
微塑料为直径1μm至5mm的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如海水、近岸水域和内陆淡水)、土壤、沉积物、水生生物和食物中,可经由饮用水和/或食物链进入人体。研究表明,微塑料可在养殖水中蓄积,并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此外,微塑料可为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提供生态位,然而,微塑料对其周围水体微生态平衡及其功能的影响,尤其对养殖水生态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
Cell:科学家发现肿瘤微环境是胰腺癌细胞状态转换的驱动因素
目前,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非常少,大多数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往往因为产生耐药性而停止治疗。近日,来自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验证了肿瘤微环境是胰腺癌细胞恶性状态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癌细胞状态影响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期刊,标题为:Microenvironment drives ce
Cell Research:揭示SPFH蛋白质家族组织功能性的细胞膜微域的分子基础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宁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membrane microdomain organization by SPFH family proteins” 的研究论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了位于细菌内膜的由两种具有代表性的SPFH家族蛋白质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研究开发出基于FBG传感原理的触觉传感器应用于微创手术组织触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王磊团队在基于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原理在微创手术的应用——活体组织触诊的研究中实现了活体组织的精准力信息反馈和肿块信息的定位检测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based Force Sensor for Minimall
诺华首创小干扰核酸疗法Leqvio®获FDA批准,一年两针持续有效降脂
Inclisiran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款小干扰核酸(siRNA)疗法,一年只需注射两针即可持续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Blood:发表骨髓微环境组分维持造血干细胞干性新成果
近日,上海交大基础医学院郑俊克研究员课题组在血液领域国际著名期刊Blood在线发表了题为“Endothelial cell-derived 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2 support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ctivities in bone marrow niches”的研究论文。造血干细胞(hema
向肿瘤微环境中添加III型胶原蛋白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突发奇想:将肿瘤细胞永久地停留在休眠期(即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一直“沉睡”下去!该研究近期发表于Nature Cancer,阐释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对肿瘤细胞进入和维持休眠状态的关键作用。首先,研究者们从休眠肿瘤细胞的“根据地”——胶原细胞外基质(ECM) 的三维结构组织着手。为此,他们将休眠型肿瘤细胞
JCO:利用特殊的微球体或能减缓结肠癌的进展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与化疗同时进行的靶向性放射性栓塞(radioembolization)治疗或能改善癌症转移到肝脏的结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