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趋化因子CXCL16让细胞毒性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存活下来
2021年8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但当这些癌细胞能够克服这种攻击时,患者体内就会出现恶性肿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和哈佛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免疫细胞在抗癌斗争中生存所需的一些关键因素。这一发现指出了潜在的治疗靶标,以使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击败侵袭性癌症。相关研究结果于202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课题组揭示选择性自噬通过降解TBK1维持免疫平衡的新机制
固有免疫是宿主防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感染病毒后,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的DNA或RNA,从而快速启动固有免疫和抗病毒反应,抑制病毒的复制,进而有效清除入侵的病毒。在感知危险信号后,调控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关键激酶TBK1(TANK-binding kinase 1)被激活,并进一步磷酸化转录因子IRF3,使其入核,诱导下游干扰素的产生。TB
NAT REV MOL CELL BIO:揭秘自嗜体的秘密!
本文讨论了自噬小体成熟的机制和调控,这些机制与人类病理生理学的相关性,以及病原体如何利用它们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新进展,还提供了靶向自噬小体成熟治疗的观点。
Cancer Cell:吉列替尼耐药与AML微环境有关
Gilteritinib是一种治疗AML有效的FLT3抑制剂,但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仍残留有肿瘤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存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早期耐药细胞进化出内在的耐药机制,导致疾病复发。Joshi等人使用了一种综合的方法来询问抗性的进化;确认AURKB对早期耐药性至关重要。
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体外诊断领域功能微纳米材料研究综述论文
多因子生物检测,即在复杂生物样本中同时检测一系列目标物,对于分析生物反应和过程、疾病诊断等方面都比单因子检测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对人类健康问题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针对目前多因子检测领域还存在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增加可分辨的信号数量用于待测物编码、如何提高整个体系的检测性能以满足所有待测物的检测灵敏度要求以及如何简化检
研究揭示自噬受体Nbr1识别货物的分子和结构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克穷课题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杜立林课题组合作在The EMBO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nd structural mechanisms of ZZ domain-mediated cargo selection by Nbr1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裂殖酵母自噬受体N
Dev Cell:微环境先天免疫信号和细胞机械反应促进肿瘤生长
组织动态平衡是通过平衡干细胞维持、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清除受损细胞来实现的。消除不适合的细胞可以维持组织健康;然而,当动态平衡失效时,例如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驱动竞争性生长的潜在机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解决。在这里,使用果蝇肠道模型,作者发现肿瘤细胞通过影响细胞黏附和收缩能力胜过附近的肠细胞(ECs)。这一过程依赖于激活免疫应答的味觉/NF-kB途径来诱导EC分
研究揭示绿僵菌附着胞形成时胞内脂滴微自噬的调控途径
Autopha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组完成的研究论文Activation of microlipophagy during early infection of insect hosts by Metarhizium robertsii。该研究揭示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通过微自噬途径调控附着胞脂滴降解,
Front in Oncol:揭示Dectin-1信号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1年7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感染期间,研究人员常常能在衰老的口腔粘膜组织中观察到与免疫功能障碍相关的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积累会增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Oncology上题为“The Role of Dectin-1 Signaling in Altering Tumor I
Science:揭示脑膜B细胞起源自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淋巴造血微环境
2021年7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脑膜(meninge)是一种覆盖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三层膜:最外层的硬脑膜附着在颅骨骨膜上;两层内膜,即蛛网膜和软脑膜,覆盖着大脑皮质。脑膜室承载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边界区域提供持续的免疫监视。鉴于这种战略位置,脑膜免疫是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最近的研究已调查了脑膜髓样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