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微生物:全面评估自身优劣势、有针对性改进才能在mRNA赛道上保持领先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逾两载,病毒不断迭代变异,传播力显著增强。面对奥密克戎毒株席卷全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强大的免疫屏障和医疗资源,才能抵御奥密克戎变异株等的威胁。
Cell:微生物群落中的代谢基因可以预测该群落的动态行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群落中的代谢基因可以预测该群落的动态行为,这也对氮循环和其他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这就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科学家们可以从微生物群落的总基因含量中推断出代谢物的动态,设计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并发现基因组进化如何影响代谢。
上海交大科研人员首次提出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和染色质结构失调有关
强迫症(OCD)在世界范围终身患病率可高达3%,其病因复杂且病理不清,影响因素可包含环境和基因。现阶段强迫症发病机理研究难点之一就是:两者间是通过什么途径相关联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证明超罕见但可能具有高外显率的突变,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关宁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振
Gastroenterology:揭示肠道微生物组在妊娠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2年1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正常的妊娠往往涉及对母体肠道微生物组的重编程,其会通过不太明确的机制来促进母体机体的代谢变化,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题为“Gestational insulin resistance is mediated by the gut microbiome-indoleamin
EbioMedicine:揭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机体肠道真菌微生物组发生改变的分子机制
2022年1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真菌微生物组(mycobiome)是肠道微生物组的真菌组分,其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真菌微生物组在多发性硬化症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题为“Alterations of the gut mycobiome in pat
iScience:揭示老年小鼠机体中移植的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和恢复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释了上述问题,他们发现,自体和异体供体所移植的微生物群或许能在老年宿主机体中建立起来,并能在被抗生素扰乱后促进微生物群的恢复。
Nature子刊:海底微生物是如何在120度的高温下生存的?
地表以下的海洋沉积物被认为蕴含了地球上很大一部分微生物。之前有一支考察队钻取了南海海槽俯冲带的沉积物岩芯,为的是研究这种生境中存在哪些极端生命。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这里最深处的沉积物温度高达120°C,但仍有一个很小的微生物种群生机盎然,不过,这些生物的生存机制并不清楚。2022年1月2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Nature Immunology: 先天性IRHOM2缺乏导致ADAM17功能障碍和环境导向免疫失调疾病
本研究报告了一种多效性疾病,是由于编码IRHOM2的基因RHBDF2功能缺失导致的,在两个不同器官反复感染的家族中。
Nat Microbiol:利用粪便样本进行研究或能揭示驱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特殊微生物酶类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能驱动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微生物酶类,并阐明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性干预措施。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微生物生存“饥饿游戏”的新进展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温东辉教授与清华大学杨云锋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周集中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Nutrient supply controls the linkage between species abundance and ecological int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