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噬菌体溶解素PlyC可有效杀灭致病菌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强大的抗菌杀伤型机器的结构以及操作流程,这种机器或可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来自澳洲莫纳斯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噬菌体溶解素PlyC如何有效杀死细菌的详细过程。 噬菌体是一种特殊的感染并且使用特殊蛋白-溶解素来杀灭细菌的病毒,1919年研究者使用噬菌体作为抗感染的疗法,然而由于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出现,噬菌体疗法就被无限期搁置了。

2012-11-18

BMC Micro:绿脓杆菌通过AQ信号分子来调节菌体的形态变化

近日,国际微生物权威杂志BMC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Quorum sensing modulates colony morphology through alkyl quinolo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

2012-11-18

PLoS ONE:现微小RNA可能被用来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

大约有七分之一的男性在一生过程中会患前列腺癌,约36分之一的男性会死于前列腺癌。PLOS ONE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新的微小RNA,能充当肿瘤抑制因子。当这一微小RNA被一种抗雌激素药物激活时,其有助于

2014-05-21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成未来趋势

噬菌体可以以细菌为靶点,杀灭细菌 (Credit: © alexfiodorov / Fotolia) “病毒可以以细菌为靶标来破坏细菌使其死亡,这种治疗方法将有可能成为我们日后治疗细菌感染的新方法,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将会快速发展,以应对目前产生的细菌多重耐药性,”研究者David Harper近日在都柏林举办的普通微生物协会春季会议上这样说。

2012-11-18

PNAS:工程改造的噬菌体细胞溶解酶可有效杀灭革兰氏阴性致病菌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engineering of a phage lysin that targets Gram-negative pathogens”,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一种工程改造的细胞溶解酶可以杀灭革兰氏阴性致病菌。 噬菌体是一种可以感染细菌具有多产能力的病毒,随着噬菌体感染细菌最终可以引起大多数细菌的死亡。

2012-11-18

深圳先进院微小RNA调控T细胞凋亡研究获进展

近日,NaturePublishingGroup(NPG)下的国际学术期刊CellDeath&Diseas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抗体药物中心阮庆国研究小组的最新成果:微小RNA-21通过靶向抑癌基因Tipe2来调控T细胞凋亡。

2014-04-11

Structure :噬菌体杀灭细菌的新机制

Image:Phage Copyright ©版权归生物谷所有,若未得到Bioon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研究者发现了病毒可以用1纳米的针状结构来攻击细菌。一种φ92家族的噬菌体可以发挥其特殊的能力来攻击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噬菌体使用其似针状的接头刺入细菌的细胞膜,最终来引起细菌死亡。

2012-11-18

Cancer Res:微小RNA通过内皮祖细胞调节血管生成

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有助于小鼠和人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现象依赖性生长。内皮祖细胞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以及促进管腔直接进入发芽状态的新生血管来调节血管生成开关。 微小RNA(miRNA)是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包括血管生成。然而, miRNA 是否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生成有作用仍然不明。

2012-11-18

FASEB Journal:结核杆菌噬菌体来源的抗菌肽具有抗结核功能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人类重大病原菌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过结核杆菌,全球结核病的死亡率在单因素的感染性疾病当中位居第二,每年有接近200万的人口死于结核病,而且每年有新增900万人口活动性结核杆菌感染病例,全球结核病负担严重,导致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2013-05-16

Biomacromolecules:使用噬菌体来杀灭医用植入材料表面的耐药细菌

2013年5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病毒可以感染并杀灭细菌,在抗生素被发明之前的岁月里,其是抑制细菌感染以及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最好的工具。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iomacromolecul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的研究者揭示了细菌噬菌体在抑制以及治疗细菌感染上的重要作用。

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