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14调节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2020年2月9日讯/生物谷BIOON/---骨稳态(bone homeostasis)包括新骨形成与现有骨的重塑和吸收之间的平衡作用。对于患上骨质疏松等骨损耗疾病(bone-wasting disease)的患者,骨吸收占主导。破骨细胞(osteoclast)在正常生长和发育期间以及从骨质疏松症到癌症骨转移的病理状态中都积极地重塑骨的矿物质和蛋白成分。作为
Cell Rep:靶向肿瘤微环境有助于抑制癌症
人类免疫系统调节并控制了识别微生物感染以及外界异物的入侵。这种天然的免疫反应依赖于重要的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从而达到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目的。然而,免疫系统的相关反应也参与了全身性疾病和癌症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细胞反应中涉及的基本生化过程至关重要,并且有助于开发针对系统性疾病和癌症的新疗法。
Blood:红细胞微泡激活接触系统激活凝血因子IX的两条途径
储存损伤诱导的红细胞衍生微泡(RBC-MVs)通过支持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组装来促进凝血。也有报道称RBC-MVs通过固有途径启动凝血。为了阐明RBC-MVs诱导的凝血激活机制,研究人员在缓冲系统中评估了储存损伤诱导的RBC-MVs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每个酶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采用凝血酶生成(TG)试验评估了它们在血浆中启动凝血的能力。RBC-MVs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或前激肽释放酶
Science子刊:人脐带血管周围间充质基质细胞可改善人胰岛移植物的功能
2020年1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这种移植可以稳定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的胰岛功能会降低,并且合适的供体胰岛供应仍然有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良好生产规范(GMP)标准制造出人脐带血管周围间充质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p
国内微流控技术:IVD产业最早迎收获期
微流控技术的诞生,是研发人员对自动化以及效率的最大化追求。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ichard Feynman教授预见未来的制造技术将沿着从大到小的途径发展,他在1959年使用半导体材料将实验用的机械系统微型化,从而造就了世界上首个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
茶叶也能“寻根”:Fluidigm微流控技术助力乌龙茶种质鉴定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联合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研究小组在Tree Genetics & Genomes发表最新论文《Genetic diversity of oolong tea (Camellia sinensis) germplasms based on the nanofluidic array of single-nucleotide pol
Nat Cell Biol:创新性方法或能帮助研究干细胞微环境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新型疗法
2020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其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下揭示骨髓的三维组织架构,由于骨髓中含有负责机体终生血液产生的造血干细胞,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多种血液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图片来
Science子刊:揭示GCN2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9年12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髓样抑制细胞(MDSC)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功能。蛋白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是一种环境传感蛋白,可根据营养供应情况控制转录和翻译。虽然GCN2是免疫肿瘤学中的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但是它在形成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微流控精准组装及外消旋体手性测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微流控精准组装及外消旋体手性测量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nantiomorphic Microvortex-Enabled Supramolecular Sensing of Racemic Amino Acids using Achiral Building Blocks”于12月18日在线发表于《德国应
微芯生物西达本胺(爱谱沙)乳腺癌新适应症获批,治疗PTCL续约进入医保目录!
2019年11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ipscreen Biosciences,以下简称“微芯生物”)近日宣布,该公司药物西达本胺(Chidamide,商品名:爱谱沙® / Epidaza®)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一个新的适应症,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